
本网讯(李绍祥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要是能弄点钱来给我们修一条过水路,那我们全村老小感谢你们八辈子”。这是拉务堵村村民小组长李四泉满怀期待给李绍祥抛下的一句狠话。
2018年冬季的一天,姚安县民宗局局长李绍祥一行到地索村调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政宣说:“李局长,地索村你倒是来过很多次了,我们想请你去拉务堵看看”。“看什么?”李绍祥随口问了一句。“去了你就知道了”。就这样,李绍祥被村干部“绑架”到了拉务堵。

拉务堵是姚安县左门乡地索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地处两州(楚雄、大理)三县(姚安、大姚、祥云)结合部,有农户30户124人。这里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老百姓虽然是在山地里种植粮食作物,但产量很高,大伙的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但是,在这里,一泡江从三县交界穿过,江面上没有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每年枯水期,群众脱了鞋、卷起裤腿就能过河,机动车哪怕跌跌撞撞也能勉强开过去。到了雨季就惨了,河水上涨,两岸群众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被江水阻断,几个月无法出行,实在是太揪心了。
“修一条过水路?”李绍祥和同行的几名干部都觉得很纠结。做民族工作几十年了,民宗部门还从来没安排过这样的项目,大家心里都没底。更何况这里江面太宽,汛期河水猛涨,要是出点什么状况,这个责任谁承担得起?
“不怕,旁边那个村早就做过这种项目了,如果你不放心,我们带你去现场看看”。就这样,李绍祥一行人又在乡村干部带领下,到了邻近的大姚县石羊镇八腊么村实地考察过水路的修建情况。
左看右看、拍照画图、上网搜索……几番周折后,站在这座已投入使用了两年多而安然无恙的过水路面上,县、乡村干部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干”!
“地基要深挖,底板钢筋合格规范后进行浇筑,混凝土一定要达到国家标准,动工后乡村要派专人在现场监工,千万要确保工程质量”,县民宗局民族经济股的老李反反复复给乡里、村里的同志进行了交代……
“李局长吗?我是拉务堵村村民小组长李四泉,我们的过水路修好了,大伙说太感谢你们了,要来给你们送一面锦旗”。接到村民小组长的电话,李绍祥心理感到无比欣慰。“锦旗就不必送了,只要你们高兴,我也就高兴了”。
2019年8月,涵盖过水路面建设、村庄道路硬化、抽水用高压电线路架设等内容的拉务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顺利竣工。这个虽然只投资了100万元的小项目,却是拉务堵村30户群众的“大事件”。村党总支书记李政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的过水路修好了,拉务堵变成‘拉务通’”了。

“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
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工作部门的主责主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姚安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抒写了主题教育为民谋利、担当尽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