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动态 >
把少数民族武术传承下去——文山州少数民族武术发掘工作一瞥
发表时间:2016-01-11     阅读次数:     字体:【

民族时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清旺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各族群众从古到今都有着习武的传统,然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武术逐步销声匿迹。如何让这项文化瑰宝重回大众视野?

在文山州民族宗教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深入偏远村寨,行走于田间地头开展全州性的民族民间武术传人、艺人普查,他们立志要把散布于文山民间的少数民族武术汇集成册,并以多种形式传承和发扬武术国粹,推广到全民健身,让文山民族武术生生不息。

现状:民族武术几近失传

“文山州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组织群体性练武。”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萍介绍,虽然文山州少数民族武术历史悠久,但是在传承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空白。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在文山州民宗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于2016年3月发起筹建,学会以传承和推广中华武术,研究中国武术文化及与武术相关文化,特别是文山壮、苗、彝、瑶、白、傣等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同时推进全民健身养生运动,普及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套路,培养武学人才等,并在马关县及丘北县成立了分会。

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成立以后,于2017年举办了一次全州的少数民族武术大赛,就发现各个县区都有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来参加比赛,而且都有自己的特点。于是学会会员深入到各个地方摸底调查,发现确实在田间地头还有民族武术的踪影。

这一发现,让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的会员们的欣慰溢于言表,挖掘整理少数民族武术这项工作迅速开展。

抢救:立项支持收集民族武术资料

在马关县,有苗族村民在田间地头打“背篓拳”“镰刀拳”“绳子拳”引起了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的注意。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顺藤摸瓜,四处打听和寻找习武之人,经过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目前已经掌握了文山州少数民族武术的情况,并逐步锁定了重点。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主体民族壮族、苗族的武术还能见到不少。”王萍说,麻栗坡县还发现了一些刀、叉之类的武器。

据介绍,文山少数民族武术源于在外敌入侵、村与村之间冲突时,为了保护家园与外敌对抗而逐步形成。王萍说:“现在发现的武术基本是群众在劳作中自娱自乐的,练得很杂很乱,但从动作可以溯源,还是有值得去整理的地方。文山州民宗委得知我做的这一项目,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并立项安排给予支持。”

文山州民宗委文化教育科干部骆寅告诉记者:“少数民族武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学研究学会能够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对我州武术的抢救保护工作是非常好的,对我州抢救保护优秀民族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2017年文山州民宗委立项申报了这个项目,2018年省民族宗教委审批同意并拨付资金,专项用于开展民族武术文化的抢救保护。州武学研究学会是具体实施项目单位,主要负责收集、整理、拍摄武术套路及相关内容,以供抢救保护及后期研究。并制作资料片,出版《文山少数民族武术》光碟等。

笃志:把少数民族武术世代传承

王萍说,现在的孩子练跆拳道的越来越多,练传统武术的越来越少;农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等现状,给武术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加之不少习武之人逐步老去,这也给文山州武学研究学会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文山州民族宗教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也让我们下定了决心。”王萍告诉记者,少数民族武术再不去保护就会逐渐失传,一定要把整个文山州的少数民族武术挖掘整理出来,以书籍、照片和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让它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我们要抓住过年外出的人回乡这个机会,再次深入挖掘。”王萍说,要克服重重困难,把壮拳、苗拳编一套出来,并把它推广出去。

 
上一篇:佤族清戏 古老戏曲演变的“活化石”
下一篇:云南音乐故事电影《小河淌水》即将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