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新闻 >
手拉手心连心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丨云南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发表时间:2025-07-25     阅读次数:     字体:【

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展览,在北京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参访著名高校、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踏访长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了解感知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底蕴……

7月14日,由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共同主办的云南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团结进步同心营”2025年度活动在昆明启动。来自玉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丽江市的40名中小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分别前往昆明市和北京市开展为期5天的交流学习。

自2022年活动开展以来,云南省各地结合地区实际,高标准、严要求、分层次、多样化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上千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扎实开展,呈现出全面开花、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跨区域交流各族少年儿童结成亲密伙伴

7月14日,云南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团结进步同心营”2025年度活动在昆明启动。随后,40名中小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前往北京并在大兴区热带植物园与北京市青少年共话友谊、融情交流。云南省、北京市民族宗教委相关处室,大兴区民宗办、教委,大兴区长子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及京滇两地100余名师生参加联谊活动。

在京期间,来自“团结进步同心营”的同学们在天安门参加升国旗仪式,参观故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参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踏访长城……在旅途的相伴中,同学们互助互学、相互了解、结下友谊。

瑞丽市民族中学的学生代表姜云瑞桐说:“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索。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用心用情感悟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华夏历史的光辉灿烂和复兴之路的使命担当,让爱国主义精神、红色基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于边疆学子们的心灵、深植于血脉之中。”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是云南省有形有感有效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创新举措。自2022年创办以来,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团结进步同心营”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云南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目前,全省已有近三万名各族青少年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双向交流活动。

近年来,云南省以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山区为重点,组织了“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迪庆藏族自治州与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了“书信手拉手”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昆明市、文山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丽江市、保山市、玉溪市、昭通市、普洱市组织了“石榴红”“爱我中华·团结花儿向党开”“忆苦思甜·追忆红色岁月”等夏令营活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曲靖市、临沧市等组织了“石榴籽籽心连心”“童心向党·团结进步”等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主题活动,全省参与人员总数达近三万人,让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体验和融情实践中认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践行者、宣传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推出92条精品研学线路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7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期间,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学校、长子营镇第二小学、采育一小及玉溪市第五小学、富宁县木央中学、通海县纳古中心小学等学校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北京市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为师生们献上了精美的书法作品。其间,京滇两地少年互赠纪念品,领导嘉宾把本次主题实践活动的旗帜授予两地学生代表,希望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继续立足两地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京滇两地青少年交流,让京滇情谊在新时代释放更鲜活的力量。

“这次活动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北京的魅力,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其故宫、长城等历史遗迹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京剧、胡同等元素则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激发同学们对民族自豪感的认同,同学们还和北京的各族青少年成了朋友。他们发扬了民族团结的精神,互相尊重、沟通交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参加此次同心营活动的带队老师田维香说,在活动中,师生们在“看、听、学、做”的沉浸式交流体验中完成了一场手拉手、心连心的融情实践。

近年来,云南省倾心打造“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品牌,并结合云南实际,建立菜单、打造套餐,积极探索制订规范化的内容、形式和流程,不断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号召力、感染力。目前,已推出92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研学线路,积极组织省内各族青少年开展跨区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夏(冬)令营等体验式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逐渐形成具有云南特点、能够在全国推广的活动品牌。

同时,全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有形有感有效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的积极作用,提高青少年参与的广度,用足、用活云南优势资源向全国推广,力争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来云南开展交流活动。如云南民族博物馆通过馆校合作、跨区域交流、“馆区校”联动等多种方式,与1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展教结合进校园、中小学生校外教学研学、高校调研及社会实践为抓手,持续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实践活动300余场次,服务近4万名各族师生,极大发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同教育、团委等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动员全省各地、各类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参与和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双向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云岭大地处处绽放。



来源 | 民族时报

 
上一篇:云南民族大学在新疆达西村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