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近年来,东坡乡党委、政府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将彝绣作为文化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典范,充分挖掘彝绣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搭建产业平台、培训平台、制度平台、宣传平台,全力支持彝绣产业发展,并在打造彝绣品牌、拓展市场、做强产业上不断发力,使小小绣花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针尖经济。
培育发展主体。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东坡乡积极发动零散绣娘办理市场经营主体,刺绣协会、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协会成立后为小弱散的刺绣个体工商户和彝绣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宣传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刺绣行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彝绣协会1个、彝绣经营户5户、绣娘212名,2023年底,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60多万元,截止2024年3月在绣艺学堂小程序上注册认证绣娘100人。
培育发展主体。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东坡乡积极发动零散绣娘办理市场经营主体,刺绣协会、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协会成立后为小弱散的刺绣个体工商户和彝绣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宣传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刺绣行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彝绣协会1个、彝绣经营户5户、绣娘212名,2023年底,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60多万元,截止2024年3月在绣艺学堂小程序上注册认证绣娘100人。
提升发展技能。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针对绣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刺绣产品质量不高、种类少的实际问题,东坡乡借助贫困劳动力培训项目、招商银行资助项目等多形式,多层次组织省州专家、学者和文化人士以及本地刺绣能手对绣女进行培训。近年来,东坡乡共举办8期彝绣培训班,培训绣女1000余人次。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绣女的绣制技能和商品意识,激发她们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产品的市场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
强化政策扶持。持续加大对从事民族刺绣产品开发和经营人员的扶持力度,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等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帮助更多绣娘从事民族刺绣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带动一批绣女脱贫致富,助力彝绣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族刺绣产业化发展。
(武定县东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