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新闻 >
楚雄南华丨斗山社区:邻里团结一条心 共谱社区幸福曲
发表时间:2024-08-20     阅读次数:     字体:【

龙川镇斗山社区位于南华县城北部,国土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15个居民小组,2013年经“村改居”成为社区,总人口达1.6万人,有汉、彝、回、傣、苗等多个民族。近几年,社区紧紧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服务居民为重心,以构建互嵌融居社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23年被命名为“楚雄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践基地”。

强化党建引领,激活创建“新动能”。一是夯实工作“主阵地”。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与社区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健全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民事全程代办制度》《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确保创建工作与社区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把牢干部“思想关”。社区党组织坚持完善宣传教育学习机制,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双联双强”“四万三进”等活动,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社区公约,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打牢各族群众民族团结进步与互嵌融合发展的思想根基。三是组织协调“六联建”。社区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加强与辖区单位协调联系,携手创新开展“六联建”活动(即组织共建、精神文明共建、信息共建、环境卫生共建、服务体系共建、文化活动共建),不断扩大创建工作“朋友圈”,推动形成处处创建、人人创建良好局面。四是发挥党员“引领力”。社区依托“三双”单位党组织优势,建立完善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单机制”,健全“三双”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制度。2024年以来,18个“三双”单位347名在职党员到社区为各族群众开展以“六联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90次,累计服务时长850小时。

丰富宣传教育,共建美好“新家园”。一是持续深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工作。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社区环境氛围建设中,建成民族团结进步长廊,以中华文化关键符号为元素制作《斗山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折页》和宣传布袋等发放给各族群众,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植入居民心间。通过户外电子显示屏、宣传海报、宣传栏、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惠民政策;依托农家书屋、儿童之家、文化广场、湿地公园、健身场所等阵地,多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老少互动,双向关爱”互动等主题活动,不断把各族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建互嵌家园上来。二是助力开展创文创卫工作。将创建工作与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讲卫生“三爱一讲”活动,划分责任片区,实行党员干部包干责任制,由党员干部带头组织责任区内居民一起打扫卫生,以集体劳动加强邻里互动联系,推动各族群众形成互帮互助、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成立老年协会、书法协会、广场舞协会、太极拳协会等文体队伍,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定期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搭建平台,将社区建成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民族团结大家庭。三是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以楼栋为单元开展“拉家常”,以及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和谐家庭、见义勇为先锋等评选活动,调动各族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比学赶超氛围中争当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

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织密生活“幸福网”。一是完善服务机制与队伍。加大网格化服务管理力度,倡导“有困难找社区,有需要找社区,有时间到社区”服务理念,形成“1社区-6个支部-6片区-15居民小组”的4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组建起一支由党员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的快速、便捷、精细化的服务团队。网格责任人每天定时与各族群众交流思想、了解情况,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走访帮扶等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处理群众难题。设立社区人民调解室,建立社区、小区和居民楼院“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处理网络,组织开展以“邻里纠纷劝一劝、贫困家庭帮一帮、老弱病残扶一扶”为主题的邻里互助服务活动。社区自成立以来,共计调解矛盾纠纷20余件,调解率、满意度均达100%,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二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利用电子信息屏、居务公开栏积极向居民公开低保、保障住房等办事程序、条件和办理结果,确保群众遇事“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完善居民基本信息档案收集,对下岗职工、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困难居民单独建立“爱心档案”,针对性开展“一帮一”“爱心妈妈”“老少互动、双向关爱”等活动。近年来,共计向社区困难人员送去爱心慰问金7万余元,不断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各族群众身边。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辖区5个村民小组实施灯光亮化和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工程,完成社区辖区内的湿地公园和“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建设。社区绿化美化面积达190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为70.1%,通过为社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探索发展模式,拓宽群众“致富路”。一是落实结对帮扶制度。实行1名干部结对联系多户群众的工作机制,收集居民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建议和诉求,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为居民群众提供烹饪技能、水电工技能、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民族特色食品加工、彝族刺绣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先后为1400余人提供工作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二是扩宽共同富裕渠道。扎实做好7个居民小组的预留地规划及开发利用,引导居民通过新建特色民居、创办个体经济等方式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充分利用县城周边集体土地及地理位置优势,投资3700万建造集体综合楼、酒店、铺面等,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商家,每年为小组集体经济增收270万,所得红利用于为各族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以现代特色农业庄园及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五年来社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人均纯收入达16245元,带动30多名居民成为致富带头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南华统战)

 
上一篇:楚雄州丨举办2024年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
下一篇:楚雄武定丨组织西北片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