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定县发窝乡“民歌声声入耳 法治浸润人心”“民法典”宣传活动在发窝民族文化广场举行,依托乡土特色的民俗民情活动,走出民族特色元素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的法治宣传新路子,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间。
民俗文化与普法内容相融合,打造全民普法新路径。以国家级彝族民歌(彝族酒歌)传承人余学光为代表的乡级文艺队轮番上台演唱,他们将民法典宣传与民歌创作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寓法于歌,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让民法典来到群众身边,让法治文化丰富群众生活,让法治观念走进群众内心,为群众送去了丰富多彩、欢乐祥和的“法治大餐”。
特色载体与普法形式相融合,打造释法服务新触角。台上在唱,台下在讲。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组成的普法工作队借助群众观看民歌演唱时机,走进群众当中,以“以案说法”“现身说法”面对面向现场演出人员和广大群众讲解反电诈、交通安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等法律知识。
“民歌听过很多,《民法典普法歌》我还是第一次听,特别好听,听了特别亲切。里面有好多道路交通安全、保护野生动植物、森林防火、反恐反邪反诈骗法律法规知识,非常好,非常接地气,我们老百姓喜欢看。” 群众李丽说。“将法治宣传与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相结合,这样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方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入脑入心。”发窝司法所所长付兴权说。
民族节日与法治文化相融合,打造法治观念新品牌。 发窝乡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以桃花节、彝族年等节日活动为载体,把普法宣传与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让法治精神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入脑入心。以“法治+非遗”为主线,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特色资源,发挥非遗传统文化优势,“绣法”、“唱法”,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奏响民族团结同心曲,推动“灌溉式”普法逐渐向“交互式”普法转变,切实增强法治文化感染力和渗透力,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发窝乡人民政府莫开国、杨杰、丁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