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把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结成有机统一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生存力和发展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努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凝聚力首先包括凝聚核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而这个凝聚核体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凝聚核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唤起与动员,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要进一步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中华民族凝聚力,就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意识,体现在新时代主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身份认同、利益认同和文化认同等三个方面。三个认同的强化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身份认同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的认同,利益认同则是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认同,文化认同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的认同。只有真正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身份认同、利益认同和文化认同,才会让各族群众真正认识到我们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受益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共同体。
这就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才能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首先要做好民族团结融合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各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其次,“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因此,要保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亲和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曾学龙 王素芳(分别系原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