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湖南张家界聚力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3-10-15     阅读次数:     字体:【

张家界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12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单位,全力促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锻造“先锋队”

一是注重挖掘和培育乡土人才。开展乡土人才整队建库工作,7781人入库管理,收录人才需求信息580条,全面提升乡村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面向社会发布技能达人招募令,集聚4383名在传统工艺、现代农技、非遗传承等领域有一技之长的专家人才。

二是创新实施乡村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市县两级分别成立由10名以上专家组成的服务督导团开展返乡人才“双创”指导,乡镇(街道)选聘100名服务专员专职从事“双创”服务工作,成功回引817名张家界籍在外人才投资兴业,带动10560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十百千万”4支人才队伍之间建立起倍增机制,促进乡村人才和产业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出台《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任务清单》,落实中小学、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凡晋必下”制度,在基层学校、医院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中小学教师291名、卫生人才129名。完善基层人才住房保障机制,对乡镇教师、卫生院医护人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提供住房保障共计4281户。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4个,选派新一轮省派、市派、县派科技特派员413人,实现科技人才服务覆盖全市所有的乡、村。

四是优化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湖南公共文旅云“百师千课联站进村”线上课堂等,提升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的服务技能。兴办读书社、书画社、腰鼓队等壮大乡镇本土文艺团队,促进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持续夯实“硬基础”

一是拓展产业“新空间”。积极探索多方位产业发展之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茶叶、粽叶、葛根、硒米等特色种养殖业;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26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33家;依托秀美的山水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89个,省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庄园42家。

二是创造产业“新高地”。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6.28万亩,茶产业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养殖生猪148万头,现有生猪省级特色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强镇1个。

三是擦亮产业“金名片”。深入推进“品牌强农”行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制定《张家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营销策划方案》,不断擦亮“张家界”农产品金字招牌。参加第十四届湖南省茶博会、2023湖北农博会,重点推介张家界莓茶、桑植白茶等农业主导产业。

三、持续提升“软实力”

一是践行“办会兴城”理念。2022年,以“以承办首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全面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办好开幕式暨文旅推介会、文旅项目观摩会、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三大主题活动,会后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基础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文明程度明显提升。2027年全国第十三届和2026年湖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张家界举办,“办会兴城”将持续迸发能量。

二是提质民族特色活动。深度挖掘提质区县特色活动,积极推进一县(区)一品,一景一特色,一乡(镇)一节,一村一民俗的文旅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二月二”开耕民俗文化旅游节、“三月三”白族文化节、“六月六”民俗文化节、“七月七摸米女儿会”等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质《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文艺汇演;精心塑造世界最高土家吊脚楼七十二奇楼民族建筑的夜经济名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开展“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惠民项目312场、“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538场。

三是打造文旅发展新模式。积极开发“元宇宙+”“音乐+”“体育+”“露营+”“研学+”等优质新业态。率先设立全国首个元宇宙研究中心,开发景区元宇宙体验馆,加快构建沉浸式互动式旅游、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文旅服务新模式;塑造嘀格尔音乐节、毕兹卡音乐节、生态马拉松赛等一批旅游品牌;培育大热营地、中湖野溪畔度假营地、文风赛车基地等露营经济新产业链;建成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黄龙洞、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等一批研学基地,武陵源区荣获“全国青少年绿色营地”“湖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民宗局

 
上一篇:甘肃召开“民营企业进边疆”项目推介洽谈会
下一篇:桂黔滇6市州共同打造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带及国际旅游目的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