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创新,武汉市积极打造研究、实践、社会宣传“三个基地”,带动提升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水平。
一是打造“研究基地”,强化智力支撑。依托中南民族大学建立武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指导推动基层工作。发挥“外脑”作用,联合开展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示范市、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等4个课题研究,起草实施方案、指导手册,加强全面统筹谋划布局,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工作标准。发挥“智库”作用,邀请学校专家学者现场指导10余次,帮助把握政策、把准方向、体现特色,提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发挥“加油站”作用,举办全市民宗系统培训班,举办首期“英雄城市·民宗助力”大讲堂,提升基层民族工作干部能力和水平。
二是打造“实践基地”,培育示范典型。以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基础,打造9个“进校园”实践基地、8个“进社区”实践基地、5个“进企业”实践基地,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展典型探路,以打造实践基地为抓手,探索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区各民族共建共创活动、引导企业各族员工团结互助友爱的经验做法,面向各族在校学生、社区居民、企业员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示范引路,召开“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现场观摩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进企业“互观互检”活动,引导带动全市认真学习借鉴经验,积极开展新探索、新实践。
三是打造“社会宣教基地”,提升宣传效果。在人流量大、密集度高的三类空间,打造社会宣传教育基地,扩大宣传覆盖面、影响力。建设景区宣教空间,在黄鹤楼旅游景区,打造民族类展演节目,挖掘黄鹤楼体现的中华文化内涵、蕴含的各民族“三交”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在木兰草原景区,打造民族歌舞、音乐、美食、特产、工艺等体验项目,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建设园区宣教空间,在汉口江滩公园,建设主体设施占地近千平米的红石榴园区,让市民在观光游览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青山江滩公园,打造民族文化长廊、同心家园等设施,多角度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空间。建设地铁宣教空间,在月客流400万人次的大智路地铁站,设立“点亮红石榴·共筑中国梦”宣教空间,引导乘客感悟“石榴籽精神”。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民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