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民族团结+人才振兴”工程,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围绕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严格执行《中共永仁县委、永仁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永仁英才”培养工程8个实施办法意见》,大力实施乡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新能手”的关注、培养和使用,结合县情、乡情、村情打造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带头为民服务的乡土人才,通过“乡土拔尖人才”和“彝乡名匠”项目的落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首席技师1人,“楚雄州第八届科技兴乡贡献奖”2人,“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拔尖农村乡土人才”6人,楚雄州“彝乡工作室”1人,获得州级称号36人,所涉行业包括种植、养殖、文化、工艺等领域,充分发挥了乡土人才的“领头雁”作用,引导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民族团结+文化振兴”工程,促进乡风文明健康发展。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永仁赛装文化、火把文化、泼水文化、农耕文化、村落文化中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底蕴和内涵。持续开展“一乡一节庆”活动,树立了以中和直苴彝族赛装节、永兴傣族泼水节、宜就彝族火把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传统文化节庆品牌,打造了以彝族服饰、舞族刺绣、传统食品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传统特色产品。编撰出版了《永仁方山》《直苴赛装》《彝族刺绣》《苴却古砚》等具有史志性、趣味性、可读性的文化名片丛书。在县城成立彝族刺绣协会,在宜就镇综合文化站成立民族彝族器乐演奏传习所,在猛虎乡综合文化站成立彝族刺绣传习所,在中和镇的直苴村成立彝族梅葛传习所,在永兴乡成立傣族学会,扶持发展城乡业余文艺队60支。组团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和北京恭王府、上海旅交会、厦门旅交会等民族精品服饰展演,《赛装》获得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民族歌曲合唱银奖。近年来,全县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受到国家级项目表彰3项、省级表彰8项、州级表彰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