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南华丨五项措施发展壮大彝绣产业
发表时间:2023-09-13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董星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近年来,南华县立足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将彝绣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留住乡愁的重要抓手,采取五项措施着力打造南华彝绣品牌。

线上线下全面宣传扩面

2023年,共组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举办学习培训班9期、组织开展专题宣传17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份。利用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上海机场宣传周、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等活动契机,在活动开幕式、东南大学校庆、野生菌不夜城、昆明机场等地设置展位组织开展南华彝绣产品及彝族服饰展演展示活动,制作拍摄南华民族彝族服饰刺绣宣传片和宣传图片资料,加大彝族服饰宣传力度,以新媒体宣传为抓手,通过建立网站、注册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方式,持续提升南华彝族服饰和彝族刺绣知名度、影响力。

挖保并重传承彝绣技艺

制定出台《南华县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火草纺织技艺”传承地五街镇咪黑们村已列为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加强彝族地区彝族服饰的研究保护传承利用,深度研究挖掘彝族传统服饰文化资源潜力。联合东南大学组织举办两届南华县“东大杯”彝绣技能大赛,发现培养一批优秀彝绣传统技艺能手和彝族服饰制作能手,促进了彝族服饰彝绣专业技能培训普及和推广。


内外结合打响彝绣品牌

加大宣传推介打开彝绣产业新局面,充分利用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定点帮扶资源,加强与东南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大彝族服饰彝族刺绣文化保护传承和产品开发力度,设计打造一批具有南华特色、民族文化元素与实用性兼具的彝族服饰及彝绣文创产品。目前,创新研发设计彝族服饰及彝绣产品120余种,注册彝绣产品

商标4个,建立彝族服饰及彝绣互联网销售网店2个,打造微信公众号、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品牌推广平台3个,设计彝族服饰及彝绣宣传画册、宣传折页各1套/册,持续提升南华彝族服饰和彝绣传承与创新能力,打响“南华彝绣”品牌。

内联外引壮大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南华民族地区各具特色的传统彝族服饰及刺绣文化,着力发展彝族传统服饰和彝绣产业。大力实施南华彝族服饰彝绣产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依托南华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平台,通过校招及社招结合的方式,招聘一批设计研发、多媒体运营、行政管理等专业人才,持续强化南华彝族服饰彝绣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平台公司快速发展壮大。分类梳理南华县内符合申报职称、荣誉、传承人的彝族服饰和刺绣从业者,稳步推进彝绣产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今年5月,南华县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先后入选“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和“2023年度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

整合资源发展壮大彝绣产业

成立民族刺绣产业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专班,大力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族文化产业,结合彝族服饰和彝绣资源及市场需求,扶持推动彝族服饰及彝绣龙头企业发展。探索建立“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乡镇彝绣合作社+绣工”四级发展模式,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彝绣产业链,打造南华至善彝绣馆、彝族服饰彝绣一条街,使南华彝族服饰及彝绣生产经营从小弱散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提升。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资源,通过来料加工、订单服务等方式把精美的彝绣产品彝族服饰远销到国内外,产品已远销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全县有彝绣加工企业15户、经营店铺21个、彝绣专业合作社9个、电商销售主体1家,有彝绣能手2161人。2023年上半年,南华彝绣销售收入达2281万元,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彝绣产业带来的红利。(南华县民宗局供稿)

 
上一篇:楚雄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丨开展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下一篇:楚雄牟定|江坡镇 “彝族小剧”舞出民族团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