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近年来,洱源县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北部洱剑文旅引领和温泉康旅胜地融合工作格局,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借势发力,不断创新业态,以传统节日为基础,以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为突破,加快文旅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发挥资源禀赋,扩大影响。紧紧抓住洱源县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地热资源,惬意的田园生活,神往的民族美食等优势,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到洱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融入民族节日,提升品质。将民族节日文化作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春节”“端午节”“火把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持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让传统节日都成为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成为群众心间挥抹不去的“乡愁”。

精心谋划活动,释放活力。积极谋划“霞客春风穿越时空--跟着霞客游洱源”“美好生活季.泛舟洱海源”“世界小姐走进洱源自然非遗体验”等精品旅游项目,“苍洱之源一座有温度的惬意小城”IP持续打响,全国各地游客涌入洱源,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洱源人民扛牢洱海源头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领略洱源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优化旅游路线,打造新业态。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北部洱剑文旅引领和温泉康旅胜地工作格局,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邓川右所文化生态游、三营牛街温泉休疗度假游、凤羽乡村文创游、茈碧梅果水乡游、炼铁教育研学游、乔后古盐传承游、西山民族歌舞等旅游路线,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多元,更有品质的旅游业态。
1-7月份,洱源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2.7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1.52亿元,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洱源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