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武定 丨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增添新活力
发表时间:2023-07-03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武定县委党校始终将创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创建促党建,以创建促培训,充分发挥好阵地优势,发挥好讲师团、师资库作用,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思想引领、理论支撑,经验总结,不断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推动党校统战工作上一新台阶。

发挥阵地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加强红色阵地建设,打造“112112”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即“一台(升旗台)、一墙(宣誓墙)、两碑(中共武定特别支部纪念碑、红军长征过武定纪念碑)、一室(党员活动室)、一厅(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厅)、两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弘扬革命精神,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党性修养,锤炼干部作风。二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及插甸、猫街、东坡党员群众教育实训基地和各乡镇党校等培训轮训主渠道作用,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强化宣传宣讲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

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坚持教学相长,形成工作合力,在教育与对外宣讲上作表率。在教育教学和培训宣讲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在党史党性教育、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乡村振兴建设培训宣讲和精品课件制作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三是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千堂党课进基层、“百名讲师进讲堂”活动,充分发挥好“云岭先锋讲师团”和“百姓宣讲团”作用。通过党课“五进”活动(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部门,进村社区),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的理论方针和红色精神传到广大干部群众中,传到千家万户。四是加强师资培训,通过选派教师参加中央、省、州党校、国家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等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焦主课主业 增强民族理论政策教学实效

一是聚焦主课主业,夯实理论教育厚度。将党史学习教育、党性锻炼、党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主体班次必修课程,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党建工作实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综述》等课程的学习。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运用菜单式教学、案例分析、分组研讨、视频教学等方式,利用好永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同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狮山文化美丽民宿示范村、马豆沟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山居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等现场教学点,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发挥智库作用 提升民族宗教政策科研水平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开展调研,在科研咨询上做表率。坚持“服务教学,服务县委政府,服务理论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的“五服务”方向,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高质量完成科研调研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宣讲能力。二是坚持调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加强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调研力度,形成高质量调研文章或调研报告,《罗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新时代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研究》先后在《银幕内外》《峰会》期刊上发表。(中共武定县委党校供稿)

 
上一篇:楚雄永仁丨以“四项”活动为载体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向基层延伸
下一篇:楚雄永仁丨中和镇:“五化”良方 巧绘彝乡平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