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大姚丨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在“咪依噜的故乡”越开越艳
发表时间:2023-06-07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华成敬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昙华乡因境内昙华山而得名,是“中国彝族十八月太阳历”发祥地。1993年被命名为“咪依噜的故乡,彝剧诞生地”,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社会责任奖”,2020年获评国家卫生乡镇。近年来,昙华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乡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的昙华新篇章。2020年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抓宣传、强教育,铸牢“文化魂”
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的重要论述,依托乡村干部宣讲团、昙华山彝剧团两支文艺宣讲队伍,坚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讲好昙华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全乡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上来。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广泛共识。通过村组小广播、微信、QQ群等平台,宣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讲清楚“十二个必须”的重要要求,引导群众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增强“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意识;二是强化阵地建设,推动文化交流。以彝剧为载体,昙华山彝剧团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基层社会治理、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内容融入到剧本中,在各村开展演出,寓教于乐,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三是强化学校教育,促进文化传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全乡中小学培养方案,融入教学全过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四是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宣传主流思想、丰富文化活动、加强舆论引导,稳中求进,守正笃行,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升级”。

增交流、促交融,画好“同心圆”
注重全面覆盖,坚持开展学习教育+非遗传承+基层治理+选树典型+民俗文化“五项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全乡各族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会、民族文化交流研讨、各民族干部代表座谈联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民族团结进步健身运动会等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唱响民族大团结时代主旋律。二是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活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定期组织开展彝剧、民间歌舞、垛木房建造技艺、刺绣、乐器演奏、梅葛等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训。三是开展基层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注重源头防范,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稳控责任台账,严格落实信访工作“九项机制”;四是开展选树先进典型活动。以“爱心超市”为依托,通过村民申报、小组理事会提名、户长会评议的方式每季度开展全乡“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和挂牌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家庭、最美婆媳、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强化榜样力量,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五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昙华作为中国彝剧发源地、彝族十八月太阳历发祥地的品牌效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以“文化赋能,振兴乡村”为主题的“遇见楚雄·大姚2023彝绣文化节暨昙华彝族插花节,组织各族人民参与节日活动,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增进各族同胞友谊。通过开展“马樱花仙子”“彝山百灵鸟”评选活动,充分展现昙华的民风民俗和时代风貌。精美的彝绣产品展示、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展销及彝绣纹样拓印体验等活动,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姿,推动各民族“三交”升级。

抓产业、促发展,走好“富裕路”
昙华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先后争取到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资金1245万元,以绿色生态为着力点,围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2022年,做精特色产业,扶持发展重楼、黄精等中药材6000亩,建设以重楼、黄精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建设以白菜、百合、魔芋、山药为主的高山生态蔬菜产业示范村3个;打造马铃薯、工业辣椒种植示范样板5个。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培训现场会17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21人,培强农业龙头企业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2户。推广工业辣椒试种植250亩,产值75万元,逐步把工业辣椒产业培育成为昙华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抓实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7801头,牛出栏1301头,羊出栏12192只,家禽出栏43304羽;规模养殖户发展迅速,新培育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3户,出栏黑山羊100只以上养殖大户1户;畜牧业年产值预计达6770万元。成功创建大姚昙华祥鹏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姚县昙华乡麻秸房树葱种植专业合作社为2022年度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大姚县杨子家庭农场、国永家庭农场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实施核桃、花椒、樱桃等林果产业提质增效6200亩,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1000亩。开拓乡村旅游产业,探索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以车厘子、樱桃为主的特色观光采摘园2个,推动各族群众产业发展“升级”。(大姚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供稿)

 
上一篇:大理剑川丨举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启动仪式
下一篇:楚雄永仁丨凝心聚力扬风采 拔河比赛促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