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华成敬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连日来,大姚县紧紧围绕省州民宗部门工作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强举措、创载体、多形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多点开花、亮点纷呈,营造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主场专项相结合,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主场活动方面,全县于4月23日举行“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集中宣传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同步开展集中宣传教育,做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切实提高活动知晓率、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集中宣传活动当天,全县共发放民族政策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受政策咨询4000余次。专项领域活动方面,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将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教育系统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专题讲座、线上线下知识竞答活动,加强对各族师生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团县委在全县少先队员中开展共争“红石榴奖章”活动,通过开展主题队日活动、国旗下演讲、手抄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活动等,常态化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强化“线下”分众化,奏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
在宣传方式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导向,采取分众化、差异化宣传模式,联系群众身边事例,运用大众化语言,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县委宣讲团、县委青年宣讲团走进机关、学校、医院、小区、乡镇、村组等,深入开展互动化、多样化的“红石榴”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讲活动。县级各部门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和“为民办实事”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乡村基层、田间地头参加“助生产 促春耕”义务劳动,用实际行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政法各部门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入万户 进万家 促宣传 强法治”敲门送政策活动,根据不同受众采用故事说法、图片说法、问答说法等方法,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县文联、县文艺家协会、咪依噜演艺公司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演出12场,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在宣传内容上,分领域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开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活动、在县城社区开展“各族群众手拉手”活动、在农村利用昙华插花节、桂花登山节、湾碧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庆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教助学”活动……,确保实现宣传教育多层次、全覆盖、重实效。
三、用好“线上”新阵地,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全县上下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传播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传播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等,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自办媒体均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专栏,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故事宣讲,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县融媒体中心与县民宗局联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广告线上展播活动,点击量已达3W+,利用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累计发送政策宣传内容200余条。县创民办与县创文办共同开展“小广场大喇叭”“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活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公约》和《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倡议书》等广播声音响遍县城社区,萦绕村村寨寨。(大姚县民宗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