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大理洱源丨邓川人民法庭:中华文化润司法 司法为民促团结
发表时间:2023-04-19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近年来,邓川人民法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实”的导向,做好“融”的文章,以“多元法庭、专业法庭、文化法庭”建设为抓实,培树具有邓川法庭识别度的“中华文化润司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用司法的力量和温度努力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法庭先后荣获“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省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殊荣;庭长罗连书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

匠心打造文化法庭,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文传法,积极建设面向社会的普法宣传教育阵地,努力打造文化诉讼服务中心,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提炼出“一二三一”工作机制引导当事人理性诉讼,较好地做到了“有矛盾纠纷、到法庭解决、得公正处理、案结人和顺”的良性循环。以文筑源,把法治文化建设拓展到法庭围墙之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让“村民外墙、房屋照壁”会说话。加大对邓川洗心泉碑精神内核的解读和宣传,引导各族群众构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关系。以文化诉,积极与宣传部等部门创新建立“新新无讼乡村指导工作室”,将拓展后的“新阿鹏调解”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组织法官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在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倾力打造多元法庭,以枫桥经验助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建立乡村治理矩阵,把“党建+法治”融入乡村治理,实行党员法官包村制度,在辖区村委会设立“法官工作室”,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堡垒”。完善多元解纷体系,大力推进诉前委派调解工作,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建立“庭所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创建“阿鹏解纷”特色诉讼服务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惠民的纠纷解决渠道。强化乡村诉源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以“支部+法官+综治中心+村人民调解员”的模式组建解纷组织,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强化普法宣传,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爱法、守法、用法。拓展文化说理功效,让“情、理、法”将诉讼参与人从牛角尖深处拉出来。通过精心制作《中华文化润司法 司法为民促团结》专题片、种植民族团结之树及打造视觉形象工程等方式,大力推进“苍洱处处石榴红”品牌打造,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精细打造专业法庭,以优质服务增强各族群众司法获得感。

加强法庭专业化建设,创新法庭“一庭三职”工作理念,使法庭兼具诉讼服务站、旅游巡回法庭、生态保护法庭三项职能。在辖区共设立镇村诉讼服务站(点)20个,为各族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在景区开展涉旅法律诉讼服务。组建洱海源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合议庭,对洱源、剑川、鹤庆、宾川辖区的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深入挖掘延续和宣传倡导洱源牛街护林碑、凤羽乡规碑中的生态环保理念,以主人翁精神致力洱海源头保护。注重程序规范化建设,将最高法院“打造文化型诉讼服务中心”的要求,融入审判调解全流程,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通过调裁分流和繁简分流,确保案件提速增效。推行快执团队进法庭,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实现。加强智慧法庭建设,利用“云解纷”平台,让办案解纷从“线下跑”转为“网上办”。法治护航“三农”发展,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立足农业农村司法需求和各民族群众诉求,强化涉“三农”诉讼案件分类处理,立案时加注“绿标签”,并全程跟踪问效。切实发挥法治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助推全县各族人民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迈进。洱源县邓川人民法庭供稿)

 
上一篇:楚雄永仁丨宜就中心小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篇:楚雄州丨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