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细胞和基础,家风正,则家族兴;家风纯,则社风正……广大妇女要积极发挥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弘扬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好风气,以家庭的和谐幸福促进社会的稳定平安。”这是云龙县委党校老师李梅艳在漕涧镇新胜村妇女盆底疾病普查义诊暨普法宣传活动上,以“传承良好家风、建设美好家庭”为主题,结合自己对家风家教的感悟,通过分享生活中家风家教小故事,向新胜村广大妇女群众宣讲家风家教时说的一段话。

讲座内容满满,语言平实易懂,事例贴近生活,观点发人深省,得到了新胜村妇女群众的热烈回应,大家纷纷点赞。新胜村妇联主席何丽表示,听了党校老师的专题讲座后深受启发,今后要从自身做起,带头传承好家风,和全村广大妇女姐妹一起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让好家风好家教走入寻常百姓家,滋养一代代人成长,合力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妇女应有的贡献。


讲座一结束,前来参加活动的广大妇女群众就移步到新胜村卫生室有序排起了长队,耐心等待县医院妇科的专家们为她们检查、诊断,活动现场井然有序。“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病也开始多了,家又离镇区、县城比较远,平时头疼脑热的就去村卫生室抓点药吃,遇到病情严重时,才到县城或镇里的医院治疗,村里通知我们,今天县医院的医生们到我们村上为我们妇女问诊看病,我早早的就来,真的太感谢她们了!我从心里希望以后能经常有这样的活动。”等候看病的新胜村苗族群众熊会芳激动地说道。


据县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杨天翔介绍,本次义诊活动直接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不方便到镇医院和县医院检查、就诊的农村中老年女性,重点开展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痛、粪失禁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工作。同时,对身体存在不适的妇女群众提出科学建议,提醒她们提高自我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现问题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在漕涧镇新胜村开展宣讲宣传、义诊活动,只是云龙县妇联在全县范围内推行“1+1+N”服务妇女群众新模式,把便利和服务送到妇女群众身边众多活动当中的一场。2020年云龙县妇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服务妇女群众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在全州首创“1+1+N”(第一个1指的是普法宣传活动;第二个1指的是妇女盆底疾病普查义诊活动;N指的是县级各部门和各社会团体)服务妇女群众新模式,从2020年11月份开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11个乡镇90个村(社会)开展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健康教育、义务诊查、普法维权等活动,着力解决农村妇女群众“看病难”“维权难”的问题,彻底打通服务广大妇女“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了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使广大妇女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服务就在眼前,组织就在身边,切实增强了农村妇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组织县妇联、县医院、县司法局干部职工、县委党校教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巾帼宣讲团讲师20余人,县、乡、村巾帼志愿者100余人,先后到11个乡镇、33个村(社区)开展普查、宣传活动,全县2500多名妇女参加宣传活动,1800多名妇女进行盆底疾病筛查,其中90多人在筛查后到县医院进行了后续手术、治疗;收集到关于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两癌”救助、法律维权等方面的问题137个,均予以现场解答、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