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双柏丨法脿镇:全力打造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发表时间:2022-08-02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陈军 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走进双柏法脿,你就走进了云雾缭绕、神秘莫测而又好豪迈热情的彝族热土。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双柏县法脿镇,在429.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汉族、彝族、哈尼族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83%。在这里,有着最天然的山和水,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老虎笙、大锣笙”的发祥地,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彝族虎文化的“故地”。

“笙”,在双柏为舞蹈之意。双柏的“笙”种类很多,在众多的“笙”中,尤以驱邪出祟、祈福求祥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为代表,故称“三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其中法脿镇就拥席“两笙”。同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虎笙”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老虎笙”艺术之乡1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有国家和省州县各级传承人35人。

在法脿,人们常说:“彝家人长脚就会跳笙,生嘴就会唱歌……”确实,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村村笙歌、寨寨起舞的独特民俗,体验到丰富多彩、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一段演绎农事生产生活的“老虎笙”;一段无比震撼的“大锣笙”;一个“喜鹊姑娘”的动人传说……无一不让这片笙歌动听的土地充满传统文化的魅力。谈到虎文化,法脿镇小麦地冲一带流传的“老虎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接虎神、跳虎舞、虎驱鬼扫邪……”一场别开生面的虎笙节仪式就会如期上演,16名男性舞者黑毡披身,脸、手、脚纹虎纹,颈挂铜铃,展示着原生态的“老虎出山”“老虎播种”等舞蹈动作,生猛有力,活灵活现,是人们探索虎文化的“活化石”。彝族的老虎笙还先后到日本、法国、韩国成功演出并受到赞誉,荣获了2005年中国(江西)首届国际傩文化艺术节金奖,先后获得国际国内民间文化传承奖、金奖和国家山花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体现着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民族发展提供了生命力和凝聚力。优秀的虎文化,犹如璀璨的明珠,在双柏县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此,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化重镇,必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法脿镇始终将民族文化传承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挖掘、传承、创新本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以“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重点,保护好法脿古老彝笙文化,助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现文化底蕴的靓丽名片。法脿镇注重发挥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建设重点文化工程,锻造标志性文化设施和品牌,在集镇建设虎文化广场、文旅中心打造以“虎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民族展厅;在小麦地冲修建祭虎台和跳虎场,在村民活动室建盖“老虎笙”陈列室;小麦地冲老虎笙传习广场有序开工建设……同时,还以打造李方村“锣笙源”彝族生态旅游村为目标,实行了村间道路和停车场、特色栈道、生态公厕、民族文化活动场所、传统民居民房、古井修复、古树保护等传统村落改造建设。目前,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建成了祭祀广场、观景平台和凉亭,木头栈道、青瓦红墙,一步一景都是画。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了彝族文化品牌和美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的保护和创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法脿镇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承与保护,将“老虎笙”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积极申报“大锣笙”在内的省州县非遗项目11项,发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承人35人。成立小麦地冲老虎笙协会1个,吸纳不同年龄阶段会员200余人。联合学校、企业持续性开展“非遗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品牌活动。同时,组建村级文艺队25支,用活13个农家书屋、9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3个乡村大舞台及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实践站等文化阵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体验法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

文化需要在发展中创承,创承中发展。法脿镇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文化,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鼓励民族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创新彝绣、彝笙等文艺作品,坚持“原汁原味”,传承好彝家人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尽量做到“原封不动”,不断寻找属于彝族“老虎笙”“大锣笙”的文化符号,让文化“根脉”扎得更深更牢。依托“老虎笙”“大锣笙”等非遗文化底蕴,立足白竹山优美自然风光和深厚民族风情,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持续打造“春采茶、夏寻菌、秋摘果、冬赏花”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走”出去。游客们慕名前来感受登白竹山、游李方村、赏马缨花、品白竹山茶的愉悦,有效带动李方村、白竹山及周边村寨的农产品、茶叶、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行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吃当地特色农家菜、住民族特色民宿、游白竹山风景区、购白竹山天然有机茶、体验民俗文化”的文化旅游产业闭环。现已经初步形成了李方村、白竹山自然风景区、万亩优质茶园等一条相对完整的旅游规划路线,传承人们也成为了李方村旅游的活名片,辗转于村史馆、传习广场等旅游景点,讲故事、话历史、跳大锣笙、老虎笙,以多种形式为文化注入灵魂。

“白竹山,山清水秀好风光,油路弯弯修进山,不愁吃来不愁穿,住房明亮手头宽,笙歌醉氧品茶香,虎笙之乡奔小康。”广泛流传的民谣,道出了虎乡人们的自豪和喜悦,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了法脿的一张名片,不断为乡村振兴产业赋能,道阻且长,法脿镇将在传承和保护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使文化根脉永续、永葆活力。

 
上一篇:楚雄州丨南华县举办2022年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启动仪式
下一篇:大理永平丨北斗乡:推动文化大融合,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