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武定丨民族同心共筑梦 罗婺大地展新颜
发表时间:2022-07-09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武定县境内有汉、彝、傈僳、苗、傣、回、哈尼等20多种民族。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五年来,武定县始终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逐步从示范创建向全面创建,覆盖各方面、各领域。

致力经济建设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三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6.37亿元,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23%的优异成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与全县一道如期实现脱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民生支出从2017年的16.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5.9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84%。

夯实发展后劲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2.8亿元,加大民族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建农村居家养老中心26个,改扩建敬老院4个。保障性住房5962套分配入住。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西和、东岳、乌龙河等公园成为县城新地标,新建牡丹路、北城大道等市政道路,北片区亚行项目荣获亚行和财政部最佳表现奖。建制村公路全部硬化,在全州领先一步。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20件,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达省级考核标准。

营造浓厚氛围 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志愿者宣传队和民族民间文艺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把武定县委党校、己衣“红军树”纪念碑、烈士陵园打造成为全县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把东岳公园打造成为武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公园;建设以中华文化符号为主要元素的主题广场3个、主题公园3个;制作播放展示中华民族团结形象的公益标语、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全县民族团结的氛围更加浓厚。

抓实保护传承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4个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学会作用,积极研究、整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开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共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项,代表性传承人62人。出版了《罗婺故土——武定》《罗婺彝韵》《罗婺彝族婚俗撷萃》等作品,组织编纂《武定县民族志》。精心举办火把节、花山节、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及一乡一节一品民族会街节庆活动,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互通互学互鉴、交往交流交融。

筑牢生态屏障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有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资源监管持续有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89%,湿地保护率达81.5%,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98%。森林县城项目投入资金7417.8万元,国家储备林项目成效显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战果。有效开展金沙江十年禁渔。猫街、环州、发窝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狮山村、发窝村、荞山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仁和水库获省级美丽河湖殊荣。

打造示范引领 “十进”创建扎实开展

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进医院、进旅游景区、进家庭为抓手,通过开展县、乡、村、组四级联建,着力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产业支撑、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1个,省级示范单位32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省级和谐寺观教堂4个,州级示范单位178个、示范家庭30户、示范教育基地2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12个、示范户510户。(中共武定县委统战部供稿)

 
上一篇:楚雄牟定丨 喜获“云南省文明城市”称号
下一篇:楚雄武定丨高桥镇: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谱写和谐发展新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