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新闻 >
云南省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发表时间:2022-07-07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李丽 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为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今年3月,在深入推进“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基础上,我省出台了《关于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若干措施》,在25个边境县(市)打造“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强边固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建设边境小康村,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202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召开现场推进会,正式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提出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小康村。州(市)、县(市、区)两级按照每个村平均3000万元项目资金的标准配套,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

目前,全省边境各州(市)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组建工作专班,推进州(市)、县(市、区)、乡、村四级联动、一体落实。通过实施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边境地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沿边民生大幅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开发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需要边境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云南省继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今年共投入资金7.5亿元,扶持壮大全省150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其中,边境州(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704个,实现所有抵边行政村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

省委组织部、省自然资源厅等9个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动员4万余名公职人员回乡,与乡村干部、党员群众等共同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年,4791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两图一书一表一民约”规划草案编制任务,进入规划成果标准化、规范化及技术审查阶段。2022年,全省将完成550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为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凝聚治理合力,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在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云南省不断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抓党建引领边疆社会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各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健全乡村振兴理事会、乡村治理协商委员会、群团组织等基层自治组织构架,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决策机制,发挥好驻村干部、老党员等基层治理主心骨作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以党员积分兑换奖励等措施,确保治安稳定、乡风文明。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

为了让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号召力,云南省着力加大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在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将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实现村级岗位设置精干高效、村级组织运转规范顺畅、村干部待遇明显提高,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寸土必守,飘扬强边固防一线。云南坚持寸土必守,把每一公里、每个网格都当作阵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边境管控格局。

一是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制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边境线上4384名段长分段负责、分兵把守。

二是省级单位和内地州(市)抽调150名党员干部,组建6支“强边固防突击队”,边境州(市)同步选派8000余名突击队员,会同13万余名党政军警民力量坚守边境。

三是各地普遍构建了“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联防联控网格体系,让党员“盯”在网格上,作用发挥在网格里。

四是边境线5578个防控卡点、边境段、隔离点全覆盖建立临时党组织3851个,统筹整合边防、公安、驻村、群众等党政军警民力量守边、管边、护边、固边。

五是在边境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心向中央、强边固防”和“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教育,同时深化“红旗飘飘”工程,开展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将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和边境疫情防控工作优秀的抵边村(社区)评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

云南省还发挥“国门党建”作用,以边境城市、各类口岸、园区等为重点,由县级党委牵头组建“大党(工)委”,整合区域内海关、外事、边防检查、军警部队等部门(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国门党建”,并通过开展“云岭先锋”示范窗口单位、党员示范岗等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党员亮出身份、岗位公示、承诺践诺,更好地服务强边固防和沿边开发开放。

随着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不断深化,云南省在边境地区建立起上下联动、系统发力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基层治理的主心骨、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强边固防的红色堡垒。(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门户网站供稿)

 
上一篇:大理祥云丨六项“示范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篇:麻国庆: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