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双柏丨地定界,人定心,彝山老俵不分心
发表时间:2022-06-22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苏宏富、李平生 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一直以来,大庄镇人民调解积极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枫桥经验”融入基层维稳工作,积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使人民调解成为拦截矛盾纠纷、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近日,大庄镇综治办、大庄司法所分别接到麻栗树和桃园两个村总支书记的电话,述桃园二美埂村群众和麻栗树村中山群众因土地权属问题历经三天未能调解,现接到信息,两村群众商议今天下午必须有结果,可能会升级转化,请尽快组织工作组到场解决。简单的几句话立刻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熟悉情况的都知道,两个村历来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一直有一衣带水的亲缘关系,如若不及时慎重处理,后果很难预料。简单碰头后,调解组迅速集结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看到,因三天奔波无果和各执一词互不信服,双方已开始用彝、汉夹杂的语言互相吵斗。鉴于情况复杂,调解组迅速进行制止,提出双方各选出知史明情的二至三人向调解组陈述情况,两位支书各自约束好双方群众,现场一下子平静下来。

深入倾听陈述,获知纠纷起因。争执纠纷地块位于两个村委会的交界边缘。距麻栗树中山村有5公里,距二美埂村仅300米左右,地块被列入2022年土地整理,在土地整理前两个村群众或夹杂耕种或商议耕种,相处融洽无异议。整理结束分地到户时,商议耕种的已按口头协议归还中山村,中山村群众提出夹杂耕种的地块也属于中山村的,二美埂村应归还我村耕种。

中山村近80岁的老村长陈述,在1962年,中山村的当事人用叫“中山”的一座山换了现在河边的田地一直耕种至今,当时田地靠山方向(北方)是河道,有群众建设的防洪埂遗址,河道与山之间是荒坯,荒坯上有我父亲曾经耕种的秧田和集体建盖的生产用房,现在河道因自然情况改道在我们土地下边(南方),我们的秧田和生产用房大概在2000年左右被二美埂群众逐步开挖成了现在的田地耕种。因此,未开发使用可拓展的荒坯应该一齐用山换过来了,属于我们村的。

二美埂村二名群众陈述中,用山换田一事两村口口相传至今认可,秧田事宜认可,生产用房一事依稀记得认可,河埂一事现在有痕迹认可,且陈述中的秧田、生产用房、河埂面积双方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荒坯当时应该不再互换的范围中,二美埂群众开挖荒坯耕种时间与中山村群众所说不符。

紧盯陈述分歧,查核真相。在明晰了纠纷的争议焦点以后,调解组一下清楚了纠纷的始末。首当其冲查核了二维地图,从二维地图获知了荒坯图斑变化的大概时间,找准了二美埂村群众的短处和中山村群众存在的瑕疵。

尊史顾实调解,平息事态纷争。揣着满满的信心,调解组组织双方逐一说史讲实融法。一是尊史首先确定双方的四个共同点。二是据实指出双方所说的荒坯开挖种植时间均在二十年以上,开挖时中山村群众并没有进行任何干预,视为默认。并指出当时中山村的当事人用“中山”换田地时,是否涵盖可拓展耕种的荒坯是留给后人考究的空白,且当时入眼可见的田地与荒坯之间有条河。三是融法指出《民法典》明确的第一百八十八条内容。四是讲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政策和建设共同体的任务要求。慢慢两村群众杂乱无序的思维逐步被统一到理性上来。两村的“领头雁”总支书记一下子顿悟,用彝、汉夹杂的话语与群众交流起来,渐渐的杂音少了。调解组立即确定一块地,并现场取名为“中二田”,把“中二田”的面积折换成两村所说的秧田、生产用房、河埂的面积之和,归中山村所有,中二田作为两村的界限,界限田以上到山边为二美埂村群众按同增同减的办法分配,以下为中山村群众的,两村群众默不作声纷纷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按了手印。至此,一起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既成事实的权属纠纷在法定的尺度下得到了圆满解决。(双柏县大庄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楚雄姚安 | 砥砺奋进新征程 喜迎党的二十大
下一篇:楚雄州丨绿色产业推介会在双柏县举行——宣传助力绿色产业推介、宣传助力营商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