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永仁丨维护民族团结进步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发表时间:2022-06-13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陈永双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外普拉AAA级景区,地处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外普拉村委会所在地,位于宜就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离永仁县城40公里,全村区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37米,年平均气温25℃,降水量750毫米,有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30户880人,其中彝族人口占 36.0%,汉族人口占 63.0%,傣族占1%。有耕地1830亩(其中水田400亩),林地20080亩,是典型的农业产业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示范村,2019年列为国家森林乡村,2021年4月被评云南省旅游名村,2021年11月列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12月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外普拉村依托河谷地理位置优势、传统村落优势,通过发展壮大芒果种植、烤烟产业,乡村旅游民俗产业。成立烤烟、芒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产业带富能力。截止目前,外普拉村种植烤烟面积达2450亩,年产值1000余万元,户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种植芒果2800亩,进入盛果期,仅芒果产业产值就将超过3000万元。同时,外普拉通过电商平台和乡村旅游节进行销售,芒果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并已经形成良好的口碑。自2019年以来,外普拉村民俗客栈已接待来自南非等外籍游客8批次,外普拉乡村旅游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户均增收500元以上。今年年内,还将投入将近1000万元,围绕着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各旅行要素,对全村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功能性投入。

“看天吃饭靠不住,穷等不如苦干,苦干才能致富。”这是外普拉的“花篮背水”精神。20世纪80、90年代,外普拉村看到烤烟产业带来的收益,纷纷种起了烤烟。外普拉村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地高水低,水看得见却用不上,这问题一直是让外普拉村民头疼的问题,为了摆脱贫困,村民们就用花篮,垫上一层塑料布到山脚河里背水到自家烟田地里浇。有的跑一趟将近3、4公里,如今,外普拉村实施了烟水配套工程,但花篮背水给外普拉人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村党总支的引领带动下,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民宿和乡村旅游收入从0增加到每年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空壳村”,到2021年的20余万元。2017年以来,外普拉村又迎来另一大机遇,被确定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首个示范村,该项目总投入42万美元,主要实施了民宿改造,村民素质能力培训,生态景观节点建设,村庄环境提升、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外普拉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等7大项目22个子项目。项目以妇女生计发展为目标,注重少数民族妇女素质能力提升。通过让妇女参与村庄发展、脱贫攻坚等事项研究讨论、加强妇女能力建设培训,成立艺术团和旅游专业合作社,使各民族妇女团结起来,顶起我村发展的“半边天”。2018年以来,组织妇女骨干60余人参加生态旅游培训、妇女与环境保护、妇女与权益、妇女与家庭教育,彝族妇女的刺绣、种养殖等培训。先后5次组织骨干妇女30余名,到北京、上海、西双版纳等地参观学习妇女创业、社区建设发展的模式,增强妇女脱贫致富信心。

如今的外普拉村,各民族间团结和睦、和谐共处。近年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民族和谐、规划科学、公共服务配套、旅游设施完善”的彝族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寨,成为了独具魅力的彝族特色文化旅游精品村寨。通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外普拉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群众增收致富意识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民族团结意识增强,群众邻里和谐,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民族群众心怀感激之情正携手阔步向中国梦幸福生活迈进!

 
上一篇:大理弥渡丨召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
下一篇:大理南涧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暨 “多彩非遗 幸福无量”文化展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