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杨明成 何 青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南华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方向,坚持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7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3个。通过创新实践,逐步形成了“123456”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南华新模式。

围绕“1条主线”抓创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群众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党校培训内容,进一步树牢“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的思想基础。

彰显“2个特点”创品牌。始终在念好“生态”文、主打“野菌”牌、举好“示范”旗上着力,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体现到共同增收致富上,总结放大各族群众抱团发展乡村旅游、联合封山育菌、拼团出货等创新做法,打好生态牌,野生菌综合产值达37.8亿元,南华野生菌12小时可达深圳、13小时可达上海,24小时便可达世界各地。

突出“3个共同”聚合力。坚持干群“同心、同向、同力”抓创建,村(社区)、企业、城乡“共促共融共提升”。围绕打造“爱国教育+”品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娃娃抓起,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围绕打造“和谐企业+”品牌,把民族团结互助互惠教育与企业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引领广大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功新时代;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品牌,把创建活动与改善人居环境等结合起来,培树了龙川镇小岔河村等一批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庄;围绕打造“和谐社区+”品牌,把创建活动与城乡和谐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建设共居共享共事共乐的嵌入式社区,扎实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干部群众同机关共科室、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企业共班组,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深度融合。

聚焦“4个重点”强动力。一是在夯实基础设施上强动力。十三五以来,昆楚大动车开通运营,南华进入“高铁时代”,实施了楚南一级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全县“五网”建设成效显著。二是在抓实产业发展上强动力。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把中华民族共体意识体现到共同增收致富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79个。三是在聚力民生改善上强动力。县财政每年70%以上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得到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四是在深化文化认同上强动力。实施文化“双百工程”,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促进“镇南月琴”“火草麻布混纺技艺”等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连续举办18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

做到“5个同创”全覆盖。坚持党委统领、政府主导,形成“党政军民学”共同参与的大创建工作格局。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十进”活动。涌现出了雨露白族乡、斗山社区等一批叫得响、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品牌。
实现“6个联创”增实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平安南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2021年,南华县被表扬为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先进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连续21年保持“无毒县”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前正紧锣密鼓打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