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姚安丨提升林草服务质量 推进姚安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
发表时间:2022-05-27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党的十八大来,姚安县林业和草原局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林草各项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林草事业发展中,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实施森林质量提升,积极促进全县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进全县生态建设和林草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全县各族群众“守护绿水青山,共创民族团结”。

一是加快重点林草生态工程的实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姚安县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4921.3万元,管护森林资源面积3982.1万亩,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17.85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新建森林资源管护点2867.29平方米,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807.72万亩,有林地面积增加20.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444.79万立方米,有林地覆盖率增加7.74%。森林质量显著提高:全县纯林、混交林面积比重增大,单位面积蓄积达50.4立方米/公顷;天然林面积大幅增加,增幅为3.34%;健康林面积比重增大,健康林面积与林地面积占比为70.61%。2021年至2035年,全县规划投入资金10亿元,进一步保护和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确保林地面积逐步增加、质量持续提升、功能日益完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守住了各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态底线。

二是加快野生菌保护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野生菌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提高野生菌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该局积极组织开展调查区划,共区划野生菌保护区3个,涉及全县9个乡镇30个村(居)民委员会,区划野生菌保护区面积59万亩,其中野生菌种质资源保护区46.6万亩、野生菌资

源保育区12.4万亩,主要保护野生菌种类有块菌、松茸、牛肝菌、松乳菇等。区划野生菌保育基地4个,保育基地涉及全县9个乡镇17个村(居)民委员会。2021年,野生菌采集产量1296吨,总产值达7219万元。野生菌保护区区划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保护及合理利用了野生菌资源,加快野生菌产业发展,增加了全县各族人民的经济收入。

三是加快民族地区林草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该局以创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切入点,着力推动林草产业发展创新民族团结进步,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好工作,2021年共完成人工造林4000亩,完成率100%,其中退耕还林完成3000亩、涉及9个乡镇24个村委居委会,完成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人工造林1000亩、涉及2个乡镇3个村居委会。

兑现退耕还林资金709.23万元。至2021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7.15万亩,年产核桃4860吨,产值达6318万元;种植花椒2.02万亩,产量258吨,产值774万元;种植板栗1.44万亩,产量81吨,产值65万元;种植弥猴桃3000亩,产量205吨,产值390万元;种植软籽石榴4万亩,产量1360吨,产值2040万元。各族群众人均拥有林果面积达4.2亩。建成核桃、石榴等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6个,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形成了县有主导、乡有特色、村有示范、户有增收的良好林业产业发展局面。核桃、花椒、软籽石榴逐步成为山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树,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美丽姚安的生态树,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四是加快拓宽林草创业就业渠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结合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工作,鼓励林区少数民族村民参与应聘生态护林员、公益林管护员等岗位,在符合要求条件下向少数民族群众倾斜录用。支持少数民族群众从事造林、林下经济、木材加工等创业发展,在技术指导、政策优惠、审批管理等环节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帮助各族群众想法子、找路子,为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提供优良发展环境。形成了浓厚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氛围。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姚安县林草局与各族群众手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深入,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在姚安的绿水青山之间。

 
上一篇:楚雄姚安丨“三抓”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
下一篇:楚雄姚安丨县幼儿园:多彩教育润童心 中华民族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