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经济 >
姚安县清河社区:“共居共事共学共乐”话团结
发表时间:2022-05-21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姚安县栋川镇赵辉章 施怡磊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杨德祥)多年来,姚安县清河社区内各民族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学、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双融合、双促进的跨越发展之路。

走进清河社区商家村小组,道路两侧每家每户外墙上一幅幅展现民族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内容的墙体彩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民族团结的景象。

清河社区商家村四组村民邓升愈说:“我们全村不管山区还是坝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孩子们在一起读书,受到的教育也是一样的,宣传的政策也是一样的,生活方式什么的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区别。”

清河社区黄连箐小组组长周学军也说:“无论做什么,赶街也好,都要从他们门前过,他们都是很热情,他们来到我们上面,我们也是很热情的对待他们,婚姻这方面,我们上面的嫁到坝区,坝区的嫁到我们山区。”

清河社区有16个自然村2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766人,有汉、彝、回等十二个民族,其中彝族群众12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20%左右,全部居住在社区山区小组。而在以前,社区内山区和坝区道路不通,全村各民族之间交流很少。清河社区黄连箐小组居民代树银说:“以前路不通,走小路差不多要两个多小时,去到街上要卖一些什么东西,等到回来天已经黑了。”

这种情况从把道路修到山区居民小组才得到了改善。“10年以前都是土路,10年以后恢复成小块路,最近这两年在修高速公路的同时,把小块路改成了硬化路,水泥路面。”周学军说起了十年来小组道路变化的情况。

今年49岁的黄连箐小组居民代树银一家以种田为生,以前主要是栽种水稻、蚕豆,每年的收益仅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路修通后,与坝区居民交流多了起来,老代一家学会了新的栽种模式。“现在就是种植包谷,再套种上豌豆,豌豆摘的差不多,然后再种上菜籽,效益比以前单独种水稻好的多了。”代树银说道。

“我们上面的下去和他们做活计,和他们学习一些种田的技术,栽菜的一些技术,经济增收这些技术都是和他们下面学上来的,像养殖这方面他们又上来和我们学习,互相都交流在一起,在一起做着活计。”周学军感慨地说道。

现在,一走进清河社区黄连箐居民小组彝家村寨,一栋栋农家“别墅”依山而建,青石板路铺到各家各户门口,各季鲜花、果树遍布全村,一年四季花香、果香不断,路灯、垃圾箱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太阳能热水器林立在各家屋顶,呈现出了现代村庄新景象。“在生产生活上,和十多年以前来比的话,翻了一两个倍了,在生产增收生活条件像十多年以前,每个星期吃一顿肉都吃不上,现在基本上都只是隔顿了,隔天都很少了,我们小组有50家人基本上有40家,都盖起了砖混结构小洋房,多数的人还装修的很漂亮,住着环境也还好。”周学军说道。

如今的清河社区,道路宽敞、鸟语花香,一座座颇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气息相互融合的民居错落有致,田间地头的村民个个精神奕奕、干劲十足,整个村庄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处处传唱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时代音符,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双融合、双促进的跨越发展之路。“我们下一步要通过抓党建,促进产业发展,抓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和谐团结进步,通过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清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文映如是说。


 
上一篇:大姚县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喜获全省第三全州第一
下一篇:南华县沙桥镇小古山村:人居环境整治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