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市丨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六个一”经验——记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
发表时间:2020-01-05     阅读次数:     字体:【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 增强创建工作责任感
  把民族工作纳入到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将“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指导思想,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工作措施,以社区为平台,协调和调动辖区内公共单位、商家企业、各类协会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中,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形成全社会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完善一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服务机构
  针对彝人古镇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多、流动人口多、外地游客多、境外人员多的现状,社区专门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成立党支部、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机构,确保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建立社区、小组、楼幢、单元“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成立综治维稳、人民调解、信访接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部门和工作机构,及时处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旅游纠纷,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法律援助工作,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的目标,为各地游客在彝人古镇放心旅游、放心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梳理健全一个人员信息数据库 促进融合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少数民族居民群众,社区在“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窗口,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从收集基础信息、反映群众需求着手,深入了解辖区商家住户情况,为商家住户所关心的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等系列问题提供咨询服务,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更好的融入城市,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不断增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强化一批服务配套举措 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社区干部的培训,使基层干部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自觉践行者;实行精细化管理,对社区民族人口分布形态进行调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档案信息资料库,根据社区居民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坚持落实社区干部“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大一系列宣传力度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实践活动
  利用LED显示屏、微信、宣传栏、宣传册、文化长廊等,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日和民族节庆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各族群众文艺、体育爱好者特长,开展社区业余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社区各民族群众在积极参与中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举办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运动会和文艺演出,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生活化、普及化。加强军民融合,举办“军民共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与驻地部队签订协议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让民族团结与家庭和谐相得益彰。

  打造一组典型品牌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民族团结调解室,让当事人“心平气和,坐下来慢慢聊”,为维护社区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发挥旅游小镇优势,一步一步地把彝族“火把节”打造为社区重要文化活动,打造成符合旅游小镇发展的节庆新品牌,成为彝族文化风情的集中展示区,成为彝族文化走出楚雄、走出云南的重要传承和展示平台,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无缝衔接;实施“互联网+科普+民族团结”工程,建立科普e站,整合科普文章、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科普(微)视频、科普挂图和民族团结知识,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进行精准推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互动,让科普知识和民族团结知识走进生活、贴近百姓,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评选出来的20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积极参加社区举行的活动和各项培训,不断提高了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和示范引领作用。每年彝人古镇举办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花山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时,外籍商户、中外游客也都积极参与,多元的民族和文化在社区互相交融,团结和谐,成就了彝人古镇独特的魅力。
 
上一篇:第三届“丝路光影”国际微视频德宏影展作品征集通知
下一篇:楚雄市邀请社科专家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转化研究成果打造乡村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