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朱敏 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唱响团结进步主旋律,谱写前场发展新篇章”……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前场镇,民族文化专栏、民族知识宣传展板、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墙体彩绘映入眼帘,和谐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

前场镇居住着汉、彝、回、满、藏、苗、傣、白、哈尼、傈僳、拉祜等18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13655人,占总人口的75.82%,是一个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园”。近年来,前场镇以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地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像蒲公英一样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营造好一种氛围。为使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前场镇充分利用宣传专栏、宣传折页、广播、彩绘等形式,让民族团结知识上墙,让民族团结之歌响彻村头巷尾。同时,充分利用职工会、万名党员进党校、党员冬春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平台,组织干部职工、党员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党员政治意识、站稳政治立场,营造以学习促团结的良好氛围。

开展好一项活动。前场镇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宗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结合“七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派出所、进家庭、进医院)丰富创建内容,以“七个结合”(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矛盾化解、生态文明建设、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干部培养、民族工作创新)助推创建取得实效,不断强化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保护好一种文化。“月弦”和“左脚舞”是彝族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两项文化,一边弹奏月弦一边跳左脚舞也是彝家儿女表达喜悦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为弘扬保护好这一传统文化,前场镇结合开街节、火把节、中秋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开展民族传统习俗、民族文化传承、展演,邀请各村组建左脚舞团队来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拨弄着月弦的琴弦,伴随着明快的节奏,把左脚舞的欢快、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展现出了前场团结友爱、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传承好一项绝活。前场镇把民族手工刺绣产业作为帮助广大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民族刺绣培训班,帮助妇同胞熟练掌握民族手工刺绣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广泛宣传推广,将民族刺绣产品带往各地展览,为民族刺绣产品打开了销路,为绣娘们带来订单,也为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绣娘们的一针一线不仅绣着乡愁,更绣着彝家的文化传承。

举办好一个节日。“新民腊湾青松根连根,前场凤屯人民心连心”。自举办民族团结日以来,前场镇人民政府与凤屯镇人民政府友好协商、加强协作,修建了连接两村的“团结路”,搭起了民族“连心桥”,将民族团结日举办为集经济发展研讨、民间文化交流、民族技艺传承展示、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为一体的庆祝活动。如今民族团结已深植于两地群众的心中,成为大家共同坚守的信念,也成为了两地的“靓丽名片”

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浩荡潮流。前场镇各族群众通过“携手合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通过比团结、比进步、比发展,促进了共同繁荣,形成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