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朱文娟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近年来,王家庄社区党总支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突出红色背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王德三、王复生革命精神和遗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全局,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夯实组织领导,举好创建“指挥棒”。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总支书记挂包片、村“两委”成员挂包组、普通党员挂包户的挂包联系制度,将创建工作列入社区党总支、村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必学内容,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同时研究制定《王家庄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实现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章程化。结合镇党委党建工作“双挂”制度的开展,镇党委及班子成员全面加强村党总支和11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督导,确保组织领导、思路措施和整体推进三到位。

加强宣传教育,立准创建“风向标”。村党总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普法教育活动和村组各类会议,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载体,深入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等四项基本教育,不断加强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宗教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夯实了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

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创建“战斗力”。设立140个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评选活动,在社区深入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显作用”为主题的“党员示范路”创建活动以及“三包四做三共”系列活动,让党员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冲在一线、示范带头,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增强“五个认同”,促进了社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传承优秀文化,打造创建“助推器”。充分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及申报工作,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目前,王家庄社区荣获全国优秀红色旅游乡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中国传统村落。“土碱制作”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对王德三《少数民族问题大纲》《苗夷经》党的早期少数民族理论的学习宣传进一步深化细化,社区2020年被中央命名为“全国文明村”。

强化基层治理,筑牢创建“压舱石”。制定《王家庄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分级负责、网格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村委会设立治保调解委员会,村小组设立治保调解小组,及时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和民族团结稳定。成立新乡贤理事会,与时俱进加强“王胡朱张”四个姓氏家风家训传承和教育,以王德三祖父的优良品质和革命先烈家族的良好家风为榜样和标杆,强化思想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切实加强村民自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