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名医张之道,作为先进典型推向全国,先后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中国好医生”称号;彝乡科技领军人才李开斌被誉为“袁隆平式”的云南“育稻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兴滇人才奖”;在疫情阻击战中,一大批彝乡名医和彝乡企业家奋战在抗疫一线,积极捐款捐物,扛起“彝乡英才”的责任担当。
截至目前,楚雄州共选拔培育“彝乡英才”453名,其中,彝乡科技领军人才20名、彝乡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0名、彝乡电商创业人才50名、彝乡名匠98名、彝乡教学名师100名、彝乡名医50名、彝乡文化名家20名、彝乡企业家85名。
在选拔、培养和使用“彝乡英才”的过程中,楚雄州从理想信念入手,抓教育引导,在用人单位创新开展“两培一推”活动,积极把青年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党员人才推荐成高层次管理人员。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科研创新、攻坚克难的典型,近两年来,推荐培养的“彝乡英才”党员比例达66%。同时将“彝乡英才”推荐到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拔考核中,提升队伍的政治影响力,为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出谋划策,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在“彝乡英才”各专项培养中,楚雄州还明确了各专项“英才”应牵头帮带培养人员的数量和责任,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基层科研专家工作站和“彝乡名匠”“彝乡名医”工作室等载体平台帮带孵化作用。为此,由州财政直接预算5000多万元,用于“彝乡英才”培养工程经费保障,按照培养专项不同,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不等的项目经费支持,用人单位按照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在生活上则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生活补助。与此同时,实行州委联系专家制度,采取谈心谈话、走访慰问、邀请参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等措施,加强与人才的沟通联系,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据了解,自“彝乡英才”培养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彝乡产业技术人才在各自领域积极探索、创新研发产业技术,通过测试、引进、优化、推广,先后申请了120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出50多个新产品,建立4个省级科研技术平台或工作站,运用以上成果转换,共带动经济效益11.22亿元。(秦明豫)
摘自: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