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娟
开栏的话: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想。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楚雄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武装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团结和鼓舞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为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从今天开始,《楚雄日报》理论版每周开设一期“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专栏,推出一系列楚雄州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文章,敬请关注!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嘱托、坚决贯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理论学习、宣传宣讲和研究阐释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是领导干部在职理论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抓手。
中国共产党筹建之初,大量涌现的共产主义小组就是以学习小组、读书小组形式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对领导干部的学习组织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到今天,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的要求,着力在聚焦学习主题、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上下功夫,推动学习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学习实效。
聚焦学习主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以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为抓手,推动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汲取跨越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要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学习,补钙壮骨、强基固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通过学习,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以行求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
完善学习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好的学习制度能大幅提升学习成效,劣的学习制度将使学习沦为形式主义。要完善集体学习研讨机制,把个人自学、重点发言和集体研讨、专题学习和系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进行学习讨论和互动交流,提升学习成效。要建立专题调研机制,把“学习课堂”搬到问题现场、基层一线,蹲点调研、求教实践、问计基层,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提升领导干部决策水平、领导水平的过程,成为科学谋划、破解难题的过程,提升学习针对性。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巡听旁听机制,开展巡听旁听,对巡听旁听对象的学习组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效果、档案管理等开展动态检查,保证学习质量。
创新学习形式。好的学习方式事半功倍,反之将会事倍功半。要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会、理论务虚会、读书会、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考察调研等多种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开展研究式、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学习,倡导灵活多样的个人自学。要完善学习途径,运用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学习考察等形式,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讲故事比赛、理论知识竞赛、读书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方式从“固定式”到“多样化”的转变。
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理论传播矩阵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建设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的宣传工作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工程,将推动大众化理论传播全面改革创新,实现飞跃。加强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就要牵住“两个中心”建设这个“牛鼻子”,建设强大的大众化理论宣讲队伍,形成理论传播新格局。
建强“融媒体+理论宣传”网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互联网的普及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理论宣传必须紧跟互联网发展形势,建好用好各类媒体平台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媒体传播矩阵。要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枢纽,有效聚合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人民号、头条号、抖音号等资源,通过融媒体生动丰富、通俗易懂的形式,采取“微电影”“微视频”、H5等新传播手段,把理论宣传嵌入、融入、渗入政务、民生、文艺等各类宣传,让理论宣传“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地滋润群众心田。要加大“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力度,探索采取驻村工作队员、各级文明单位包村推广责任制,帮助全省广大农村党员应装尽装、能装尽装。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通俗雅致的大众话语、赏心悦目的视频图片生动开展网上理论传播。
建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战略举措。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通过建设大众化理论传播平台,构建以县(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以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辐射,再探索在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及村民小组建设一大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理论传播全省“一张网”。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贴近群众的优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纳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和实践菜单,组织志愿者利用农村宗祠、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采取讲党课、专题宣讲、专家解读、交流心得、板凳会、火塘会、田埂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等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体验中真正把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打造多层次的“大众宣讲团”。要构建“大宣讲”格局,形成以省、市、县三级宣讲团为龙头,地方各类特色“大众宣讲团”、乡镇(街道)宣讲小分队为辐射,各行各业、各级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宣讲为补充的宣讲格局。要推进宣讲团改革创新,制定基层百姓宣讲团考核、评比办法,在宣讲形式、宣讲内容、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更加系统化、制度化,提升宣讲质量和水平。要培养“接地气”的宣讲人才队伍,从“五老”人员、乡村干部、乡贤能人、志愿者中培育一大批“百姓名嘴”,倡导用百姓语言、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宣讲,使群众真正听得懂、听得进,使理论宣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三、提升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学科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进一步为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发展目标、赋予重大使命。
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建强理论研究人才队伍,搭建研究平台,提升研究实效,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法和具体举措。
建强理论人才队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理论研究,人才为要。有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研究,前提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人才队伍。近年来,省委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大家,“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是开展理论研究的“活水源头”。必须更加重视加强基层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动基层、依靠基层,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养分。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研究出台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把理论人才培养纳入全省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出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投身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充实基层理论工作队伍,使基层理论研究工作强起来。
搭建理论研究平台。高位搭建理论研究平台,是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省委深入实施理论工作“四个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和云南新型智库联盟建设,引领省级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推动省级层面理论研究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实现全省理论研究工作整体水平提升,要持续加强各州(市)研究平台建设,为基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提供更高平台和广阔舞台,使全省理论研究工作形成整体蓬勃发展、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既要引导各州(市)立足本土资源,发挥本土优势,有效整合社科理论、党校和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文化机构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研究力量,搭建好本土理论研究工作平台,夯实基础、激发内生动力。又要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和云南新型智库联盟的引领指导作用,强化平台合作、人才支持和资源倾斜,帮助基层“搭台唱戏”,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还要组织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研讨会等国际国内重大理论研讨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理论研究载体,锻炼理论人才队伍,拓展理论研究视野。
提升理论研究实效。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突出实践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要求,结合云南实际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开展云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决战脱贫攻坚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凝聚思想共识、夯实学理支撑、贡献智慧力量。
摘自:楚雄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楚雄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武装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团结和鼓舞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为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从今天开始,《楚雄日报》理论版每周开设一期“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专栏,推出一系列楚雄州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文章,敬请关注!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嘱托、坚决贯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理论学习、宣传宣讲和研究阐释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是领导干部在职理论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抓手。
中国共产党筹建之初,大量涌现的共产主义小组就是以学习小组、读书小组形式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对领导干部的学习组织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到今天,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的要求,着力在聚焦学习主题、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上下功夫,推动学习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学习实效。
聚焦学习主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以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为抓手,推动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汲取跨越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要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学习,补钙壮骨、强基固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通过学习,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以行求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
完善学习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好的学习制度能大幅提升学习成效,劣的学习制度将使学习沦为形式主义。要完善集体学习研讨机制,把个人自学、重点发言和集体研讨、专题学习和系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进行学习讨论和互动交流,提升学习成效。要建立专题调研机制,把“学习课堂”搬到问题现场、基层一线,蹲点调研、求教实践、问计基层,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提升领导干部决策水平、领导水平的过程,成为科学谋划、破解难题的过程,提升学习针对性。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巡听旁听机制,开展巡听旁听,对巡听旁听对象的学习组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效果、档案管理等开展动态检查,保证学习质量。
创新学习形式。好的学习方式事半功倍,反之将会事倍功半。要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会、理论务虚会、读书会、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考察调研等多种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开展研究式、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学习,倡导灵活多样的个人自学。要完善学习途径,运用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学习考察等形式,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讲故事比赛、理论知识竞赛、读书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方式从“固定式”到“多样化”的转变。
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理论传播矩阵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建设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的宣传工作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工程,将推动大众化理论传播全面改革创新,实现飞跃。加强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就要牵住“两个中心”建设这个“牛鼻子”,建设强大的大众化理论宣讲队伍,形成理论传播新格局。
建强“融媒体+理论宣传”网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互联网的普及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理论宣传必须紧跟互联网发展形势,建好用好各类媒体平台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媒体传播矩阵。要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枢纽,有效聚合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人民号、头条号、抖音号等资源,通过融媒体生动丰富、通俗易懂的形式,采取“微电影”“微视频”、H5等新传播手段,把理论宣传嵌入、融入、渗入政务、民生、文艺等各类宣传,让理论宣传“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地滋润群众心田。要加大“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力度,探索采取驻村工作队员、各级文明单位包村推广责任制,帮助全省广大农村党员应装尽装、能装尽装。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通俗雅致的大众话语、赏心悦目的视频图片生动开展网上理论传播。
建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战略举措。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通过建设大众化理论传播平台,构建以县(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以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辐射,再探索在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及村民小组建设一大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理论传播全省“一张网”。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贴近群众的优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纳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和实践菜单,组织志愿者利用农村宗祠、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采取讲党课、专题宣讲、专家解读、交流心得、板凳会、火塘会、田埂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等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体验中真正把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打造多层次的“大众宣讲团”。要构建“大宣讲”格局,形成以省、市、县三级宣讲团为龙头,地方各类特色“大众宣讲团”、乡镇(街道)宣讲小分队为辐射,各行各业、各级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宣讲为补充的宣讲格局。要推进宣讲团改革创新,制定基层百姓宣讲团考核、评比办法,在宣讲形式、宣讲内容、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更加系统化、制度化,提升宣讲质量和水平。要培养“接地气”的宣讲人才队伍,从“五老”人员、乡村干部、乡贤能人、志愿者中培育一大批“百姓名嘴”,倡导用百姓语言、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宣讲,使群众真正听得懂、听得进,使理论宣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三、提升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学科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进一步为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发展目标、赋予重大使命。
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建强理论研究人才队伍,搭建研究平台,提升研究实效,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法和具体举措。
建强理论人才队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理论研究,人才为要。有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研究,前提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人才队伍。近年来,省委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大家,“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是开展理论研究的“活水源头”。必须更加重视加强基层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动基层、依靠基层,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养分。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研究出台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把理论人才培养纳入全省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出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投身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充实基层理论工作队伍,使基层理论研究工作强起来。
搭建理论研究平台。高位搭建理论研究平台,是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省委深入实施理论工作“四个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和云南新型智库联盟建设,引领省级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推动省级层面理论研究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实现全省理论研究工作整体水平提升,要持续加强各州(市)研究平台建设,为基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提供更高平台和广阔舞台,使全省理论研究工作形成整体蓬勃发展、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既要引导各州(市)立足本土资源,发挥本土优势,有效整合社科理论、党校和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文化机构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研究力量,搭建好本土理论研究工作平台,夯实基础、激发内生动力。又要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和云南新型智库联盟的引领指导作用,强化平台合作、人才支持和资源倾斜,帮助基层“搭台唱戏”,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还要组织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研讨会等国际国内重大理论研讨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理论研究载体,锻炼理论人才队伍,拓展理论研究视野。
提升理论研究实效。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突出实践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要求,结合云南实际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开展云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决战脱贫攻坚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凝聚思想共识、夯实学理支撑、贡献智慧力量。(作者系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
摘自:楚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