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要义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5月7日在昆明召开,指出要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担当、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

会议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省情,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把准方向,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在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有新作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持续发力,在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上力求突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拉玛·兴高表示。

会上,昆明市、永仁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示范创建先进单位,就如何创新推进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拉玛·兴高表示,下一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昆明市:
5项举措推动“创建”向“示范”转变
近年来, 昆明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系统谋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3个自治县和11个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3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87个,此外,还创建并命名了市级示范单位567个、县级示范单位2154个。2个模范集体、5个模范个人获全省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表彰。
据了解, 昆明市创建成为全国示范市后,不断扩大创建范围,搭建创建平台,丰富创建内涵,提升创建水平,从五个方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从创建向示范转变。
一是细化部署,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果。把创建工作纳入昆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规划,认真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新机制和方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社会化、人文化、项目化、实体化、模块化、菜单化。完成昆明市“九进”模块化研究,坚持分级创建、分级负责,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联创,推动创建工作实现全域覆盖。
二是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以推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为宗旨,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全市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的跨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3个自治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建成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95所。
三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搭建“五位一体”服务平台,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数据化、信息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社区社会治理,在全市70%的社区建立协商议事委员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显现。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有效引导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向心理认同、文化认同、“一家人”理念认同示范社区转变。如:搭建“昆明民族团结大舞台”,实现“一州一展演、一期一专场”,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搭建起全省各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四是突出主线,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成一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干部教育馆、群众教育馆、现场教学点,突出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等群体,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丰富载体渠道,打造特色品牌,举办“和谐昆明·相约北京”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展系列活动、“春融万物·共建共享”“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融荣与共·同心同行”“浓情石榴籽·奋进新时代”等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大众化、立体化”的宣传格局。
五是提升质量,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作用。昆明市与普洱、德宏、怒江、临沧4个州市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开设5州市社区、企业互动的“融荣与共实践中心”,推动各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一家人”意识,共同搭建州市之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平台。

楚雄州永仁县:
双融合双促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12月,永仁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中,永仁县一是坚持扶贫开发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制定“13488”的脱贫摘帽工作思路,构建“1+5”工作体系,实施易地搬迁达9975户35460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增强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着力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功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三是全力抓实“十大示范工程、‘十进’活动、‘十个一’文化主题”三大载体,精准施策抓创建。全域化实施“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生福祉、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干部教育培养、民族关系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示范、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大示范创建工程固本强基。精细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单位)、进企业、进乡(镇)、进农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政法系统、进搬迁安置点及家庭、进医院、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十进”活动示范带动。常态化开展“组织一批宣讲团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选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摄制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广告和形象宣传片、发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品、开展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永仁文学和文艺经典作品、建设一批农村‘中华民族一家亲’图书室、表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十个一”主题文化活动巩固提升。
四是着力健全“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政策配套、督查问效”四大工作体系,压实责任抓创建。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坚持“一把手”抓创建,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创建工作格局。健全宣传动员体系——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工程建设,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制定《永仁县关于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永仁县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等2+4配套文件,为创建提供制度保障。健全督查问效体系——成立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为组长的监督检查组,把示范创建纳入督查机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形成督查检查常态化。
经过不懈努力,永仁县示范创建工作硕果累累——中共永仁县委被表彰为云南省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1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张丽梅、李云燕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赛装文化”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云南文化形象品牌,永仁成为“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的永久举办地。 “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3827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922元。行政村公路通行率和硬化率达100%,农业生产灌溉率达75%,“全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广播电视信号实现“村村通、户户通”,民族地区群众用电均享受同网、同价实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荣登全省前列。

贡山县独龙江乡:
建美好家乡 守祖国边疆
2018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全国文明乡镇、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荣誉。
独龙江乡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干部群众和独龙族人民的深情厚望转化为独龙江乡“齐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坚定决心和实干行动。
独龙江乡党委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脱贫促创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脱贫,实现脱贫攻坚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重大成果。独龙江乡各族干部群众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独龙江乡各族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在示范创建中,独龙江乡深入开展守边固边爱国爱党专题活动,强化守土固边职责。一是在边境线开展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内容的宣讲活动。二是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活动日上,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三是乡党委政府与边防派出所联合加强边境管控,开展“警民联动、组织联建、治安联防”的联创联建活动,并在边境线上安排专人设点巡逻。四是抓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省级32个部门全力支持独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市先后投入1.04亿元对口帮扶,通过经济上的相互帮助加深人文交流,把对口支援等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五是实施好兴边富民行动工程,把沿边村全部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边境小康村。
边疆团结花开艳,振兴路上硕果甜。独龙江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努力践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现如今独龙江乡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发展新格局,独龙族群众不仅“口袋鼓起来了”,同时“脑袋也富起来了”,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日子越过越红火。

红河州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
把“爱我中华”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重要教学任务,融入日常教学中,融入主题班会、学校文体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入每一个孩子心灵深处。
在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中,学校以组织推动为先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引领作用,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规划中,成立了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学校始终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师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作为“铸师魂、正师德”的重要任务。首先从教师抓起,把教育引导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全校教师中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增强教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开展活动,将铸牢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课程、时间、师资三落实,并渗透到学校艺术教育、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中,不断加深各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学校还充分利用LED显示屏、班会、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深入全校师生心中;利用校园广播,利用图书馆、板报、宣传栏、展板、国学经典墙体字画等载体,进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形成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宣传者、实践者、维护者的良好氛围。
学校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合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同升国旗 共唱国歌”、“国旗进班级”主题活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 “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教育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据了解,通过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活动,民族团结之花正开遍校园,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毕业学生167名,中考成绩500分以上的有110人,教学成绩名列红河州前茅。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旅游产业带动 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博集团)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世博发展的必要条件,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质量为检验世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尺,以高品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窗口形象,以旅游产业带动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
实施系统创建工程,多维推动建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阵地。世博集团把创建工作纳入集团总体发展规划,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景区测评指标体系,将创建工作列入集团党建综合考评,把创建工作纳入集团工会、共青团组织实施的重点工作,建立创建工作督办、通报、问责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将集团所属80多个党组织作为创建工作的堡垒阵地,通过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共建“文旅融合型党组织”“持续发展型党组织”“和谐社区党组织”,推进集团所属企业党组织与所在地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上深度融合、结对共建。
实施文旅融合工程,促进民族地区、企业和谐发展双获益。世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度参与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来,借助华侨城资金、品牌、管理等优势,以华侨城组织“云南大会战”为契机,加强战略协同优化发展布局,汇集各方力量共同为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做贡献。以大项目建设推动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大力抓好景区提升改造,加速推进21个在建项目、29个规划项目快速落地。实施“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强力推进巍山古城、建水临安古城等民族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以节为媒、以节引客、以节惠民,举办各类主题文旅活动150多项。
实施社会责任工程,为云南各民族人民美好生活赋能。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理念,将景区发展和企业所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发展紧密结合,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以景区为“扶贫车间”,带动周边孵化农家乐、旅游饭店,助销农特产品,协助开发旅游商品,帮助景区周边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聚力元阳哈尼梯田脱贫攻坚战,定点挂钩帮扶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九保行政村,循序渐进打出消费扶贫、教育支持、产业发展“组合拳”,树立扶贫攻坚新标杆。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先后推进了元阳梯田认种计划、梁河旅游扶贫体验线路开发等工作。近年来,世博集团在民族地区累计完成投资51.7亿元,间接带动当地7000多人就业吃上“旅游饭”。
实施窗口服务工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条件。大力推进“一到五进”工作,即:到企业,通过各类宣传载体、举办专题宣讲等,全集团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酒店,充分考虑各民族的生活习惯、餐饮禁忌等,依法保护各民族合法权益;进景区,在景点建设和宣传介绍中融入中华文化内容,并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政策;进旅行社,对导游加强教育培训,以高品质服务接待八方游客;进旅游大巴、出租车,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车队,在乘客游览云南美景旅程中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实施共同思想基础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企业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在旅游工作中争当民族团结宣传员、形象代言人。深入挖掘各景区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积极营造各民族职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关爱少数民族职工共同成长,系统开展帮助就业、培养使用、输送人才等工作,并积极协助地方抓好团结稳定工作。开展技能型、智能型竞赛活动,鼓励少数民族职工积极参加行业赛事、成长成才。(来源:中国民族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网、新华网、云南日报、民族时报等媒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