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姚安县前场镇 杨立荣)初冬的朝阳照耀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微风吹拂着红旗迎风招展。红旗下,前场镇彝绣技能提升培训班活动现场显得格外热闹,来自新街社区的40余名彝族妇女齐聚一堂,在县彝绣协会会长杨学梅的带领下,共同学习和探讨彝绣技艺

彝绣是一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前场作为彝族人口超过75%的乡镇,有着非常悠久的彝绣技艺传承历史,勤劳的前场彝家妇女个个是巧手、人人是绣娘。此次的彝绣培训是依托“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计划,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由镇妇联组织开展,县彝绣协会协办的一次为彝家妇女谋福利促发展的实践活动。

彝绣培训助就业,绣娘巧手促家兴
前场镇是一个集高寒、冷、凉和民族聚居为一体的山区乡镇,群众常年以务农或外出务工为生计,村落里多是留守的妇孺、老人。前场镇妇联紧抓彝绣文化根基深厚的突出优势,积极组织各村已脱贫妇女人口开展彝绣技能提升培训,努力提升贫困妇女的彝绣技能水平,增强贫困妇女就业能力,激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新街社区以培训为契机,加深村组和彝绣文创企业的合作联系,以杨学梅为代表的一批彝绣行业先行者自觉地加入到带动群众致富的行列中来。双方建立微信群、朋友圈,把参加培训的绣娘发展为彝绣文创产品供应商,绣娘们根据企业发布的订购信息,进行订单式刺绣生产。彝家妇女守着家,抱着娃,一针一线绣制着红、黑、黄相间的精美图案,也绘制出一幅贫困妇女脱贫增收的幸福画卷。

乡村振兴创新路,彝绣文创富彝村
“手中有一针一线 心中有诗和远方”,小小的“针线活”也能孕育出致富兴村的大产业。前场镇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直致力于发掘和打造地方特色产业。近年来,前场镇彝绣文创企业依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迅速崛起,集镇周边先后发展起多家彝绣文创企业。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彝绣技能培训班,营造良好的彝绣人才培养氛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批彝绣行业带头人正带动全镇彝绣行业稳步发展,为广大贫困妇女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彝乡绣娘拿起一针一线,守住了心中的诗和远方,同时也串联起致富彝村的新产业,闯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传承发扬彝巧技,培浓文化惠民生
彝绣作为彝族人的服饰和家庭日常用品,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是彝族妇女从小就会的手艺。近年来,彝绣更是走出彝乡,走上国际舞台,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创产品。然而彝绣技艺的传承却时时面临困境,“其实彝家妇女人人都会绣,只是一些方法和技巧上稍稍点拨便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杨学梅如是说。此次培训激发了广大妇女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的热情,推动彝绣文化源远流长,为美丽彝乡留住这一抹明媚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