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通讯员/郭洁 李克钊 杨静 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以前村里相当穷,进出村子的路又窄又烂,一到下雨天孩子上学很危险。摩托车也没有,只有几家有自行车。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小汽车了,新修的水泥路很宽,我们腿脚不好的走着也很舒服。党的政策太好啦!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越过越舒服。”76岁的陈桂芳老人幸福地说道。

以前的寅街镇大庄村委会上屋村道路狭窄,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村庄污水乱排、垃圾乱丢,海塘臭气熏天,人居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态环保意识薄弱,整治难度较高。后经村党总支研究决定,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筹工筹劳,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号召低保户、建档立卡户纷纷加入整治队伍,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的目标,深入开展“厕所革命”,逐一拆除旱厕,建设高标准公厕,配备管护房、水塔等设施并完善公厕管理制度,预计到2035年,户厕无害化将达到85%;投资8万余元铺设污水管网,将家庭污水、厕所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借助移民后扶项目,打造上屋海塘景观,修建海塘生态景观墙,栽种100多棵树木,安装太阳能路灯,围绕海塘周边制作20多条休闲石板凳,完成3公里多的坝梗路硬化,全村上下同心、全力打造上屋村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上屋村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迈进寅街镇大庄村委会上屋村,一阵阵清凉的风扑面而来。上屋海塘水波荡漾,堤坝树木绿荫如盖,村民们在长椅上乘凉、话家常,凉亭内小孩嬉戏打闹,凉亭上方篮球场、客场宽阔整洁,球场外围溪流潺潺汇入海塘。村子虽小,但汽车来往通行无阻,排污管道系统、高标准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以前我们上屋村的人居环境相当差,道路不通畅,我们本着‘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哪里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五年来,投资近230万元,号召群众投资投劳、同吃同干,村子的人居环境得以提升。我们修建了党员活动室、篮球场,修通了进村道路,硬化了入户的巷道,修建了上屋海塘,建了公厕,现在走进我们村,感觉特别舒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打造上屋海塘周围栈道、草坪、湿地以及水景观,把党的政策宣传好,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抓好产业发展,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上屋村村民小组长陈学富说道。

通过苦干实干,上屋村整体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群众也从一开始对整治措施的不支持不理解,转变为自发打扫卫生,主动投资投劳,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解放了群众的思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现在,亭子给我们盖好,乘凉处有了,闲时的玩处有了,道路也为我们修好了,去哪里都好走了,党心心念念着我们这些普通群众,是党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在海塘边休闲乘凉的群众李淑芳说道。

上屋村的美丽“蝶变”只是弥渡县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地改革实践,持续深入践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成果,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