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公郎镇落底河村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最南端,祥临公路穿境而过,下辖6个村民小组,178户74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8%,是布朗族在大理州的聚居地,有布朗族106户505人。村委会驻地狗街,距离集镇14公里,全村共有农户26户107人,其中布朗族23户101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43人。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南涧县集中力量实施了落底河村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2017年,落底河村成为全县第一批脱贫出列的行政村,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成为了全县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示范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落底河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引领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全村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布朗族“整族脱贫”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县长作为责任人亲自挂帅帮扶布朗族“整族脱贫”工作,创新实践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多个部门帮扶”的攻坚模式。按照示范引领、挂图作战、目标销号、工期追溯、质量监督、群众参与的工作要求,采取专项扶持、资金整合、小额扶贫信贷、社会帮扶、群众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实施。

重发展,筑牢团结进步基础。始终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解决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先后整合脱贫攻坚、扶持少数民族发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移民后期扶持等各类项目资金5600多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安居房建设、生态能源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五大工程。引导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发展以香橼、芭蕉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黑山羊等为主的养殖业,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成立村级扶贫互助社,注入扶持资金180万元,共有48户社员申请互助贷款,收入占用金7.2万元,切实解决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目前,布朗族群众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一样户均产业2个以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10000元以上,打造了一批民富村美人和谐的“布朗族新村”。

强党建,凝聚共同发展合力。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建强建优村级党组织,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组建班子的时候,注重选拔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优秀党员、现任村民小组长、致富能人担任村“两委”、支部书记,切实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充分发挥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41名党员主动服务,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党员服务日”,采取各民族党员交叉包户的方式结对帮扶不同民族群众,党员成为发展生产的带头人、政策解读的明白人、解决纠纷的第一人。

扬文化,培育共同精神家园。以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为引领,大力挖掘布朗族民族文化,投资500万元,建成布朗族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广场、民族风情特色村寨、村史馆,使村内各项基础设施都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激发了布朗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传承、延续了布朗族生活习俗,增加了乡愁元素、增强了布朗记忆。加强布朗族群众与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