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大理南涧丨民族团结之花在美丽彝乡绽放
发表时间:2021-09-17     阅读次数:     字体:【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南涧县碧溪乡松林村委会亦可妈库苗寨距离县城50多公里,属于山区,海拔约1500米。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虽然刚下过雨,新修的柏油路却清爽干净,一路畅通无阻。穿过雄伟的进寨山门,不多一会就来到了村文化广场上,这里是村民们举办活动的地方,闲暇之余,村民便围坐在核桃树下话家常。新建的苗俗馆展示着在党的政策春风吹拂下,群众日新月异的生产生活巨变。

看到记者来访,热情的杨文翠大姐将我们邀请到了家里做客。只见青瓦白墙的房屋依次排列着,外墙上色彩斑斓的几何纹样、马缨花,喜庆的吉祥图案装饰画极具苗族特色。门前新修的水泥路将家家户户都串联了起来,杨文翠大姐告诉我们,之前每家都围了院墙,现在村里规划把院墙都拆除了,一条路连通,家家户户之间关系也亲密了。如果有人外出,邻里之间也会相互帮忙看家,不仅促进了感情也让大家更加团结起来了。

聊着现在的变化,杨文翠的儿媳查绍丽不禁感叹道:“五六年前,我们年轻人都不爱在家,因为家里条件实在太差了,都喜欢往城市里发展,不管工资是1000还是2000,总比在家强得多。五六年后回来一看,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路变成水泥路,院里铺上了水泥石板,家里家外环境都非常好。”

据了解,亦可妈库苗寨里现有28户人家,家庭收入主要靠养猪、养牛、养羊,加上外出打工的收入,最高的一家年收入达二十多万,最低的一家也有六七万。

“民族工作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重点是发展”。如今的亦可妈库苗寨旧貌换新颜,无不展现着脱贫攻坚的辉煌成效,也折射出党和政府对苗族同胞的关怀。现在,亦可妈库苗寨已成了南涧县苗族整族脱贫示范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中华民族一家亲,东西协作献真情。在碧溪乡新虎村委会熊家村,小小的村史馆里记录着沪滇帮扶的故事。

2018年以前,熊家全村房屋破旧,没有公共活动场所,进村的道路晴通雨阻,人居环境“脏、乱、差”。为了达到决胜脱贫攻坚、携手同心奔小康的目的,熊家脱贫攻坚战场迎来了上海浦东新区的关心支持,为苗族村寨建设提供帮扶,对整村所有房屋进行了美化亮化、特色绘画等。如今的熊家青瓦白墙错落有致,每家每户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实现了“三通”(通电、通水、通路),村内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不断变化,不再受族内通婚的束缚,纷纷走出约束,大胆尝试自由恋爱所带来的美满幸福,融入到民族团结大家庭中。

在村史馆里阅览着熊家发展的故事,听着村民小组组长熊开富讲述村里的变化,感受到东西协作,沪滇帮扶,带来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切情谊。熊开富不由得感慨道:“感谢党和政府,上海浦东新区的帮扶,正因为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现如今我们的熊家!”

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南涧县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工作路径,形成了“12345”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模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模式。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严把考核标准、示范标准两个标准;突出“一粒种子”“一片茶叶”“一支舞蹈”三个特点;搭建“爱国教育”“创建联盟”“主题活动”“文化交融”四个平台;抓好与脱贫攻坚融合抓创建、与美丽县城融合抓创建、与乡村振兴融合抓创建、与依法治县融合抓创建、与生态文明融合抓创建五个融合,践行“绝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的南涧承诺。

实施六大工程夯实六个基础,“党建引领工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宣传教育工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基础、“共建共享工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文化认同工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强基固本工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依法治理工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将所有发展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我们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我们得到了上海浦东新区、清华大学的大力对口帮扶,县委政府也是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全县各族群众都深切感受到了示范创建工作带来的红利,真正的兑现了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兄弟掉队的承诺。全县的民族地区、村庄面貌、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各族群众心里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加增强了五个认同意识。”南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袁玉梅说到。


南涧县依托“12345”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模式,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发展改革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推动各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团结奋进,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丽和谐画卷。

 
上一篇:大理巍山丨永建镇:民族团结一家亲 义诊服务暖人心
下一篇:云南丨瞄准主线共同奋斗 唱响民族团结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