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经济 >
「心灵驿站」 心中的教师情结
发表时间:2021-09-14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楚雄日报 李成林)上中学时,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成为一名教师。那段难忘的高中岁月,让我这种愿望与日俱增。

母校名叫广通中学,是滇中地区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同学们大多来自附近乡镇的农村,大多朴实无华。记忆里,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班同学相约到学校附近的山上春游,一个叫磨刀箐的地方,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地点。这里有一座大山叫雕翎山,如今已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磨刀箐坐落在雕翎山脚,这里山清水秀,我们选择在小溪前的开阔地上聚会。出发前,老师们通过班上一名家在食品公司的女同学的“关系”,“搞到”半头猪的猪肉,还买了两大桶米线。大家找来一根木棍,将半头猪肉穿起来,由男同学轮流扛进山里,作聚餐的主菜,米线则是聚餐的主食。

在青青的草地上,我们野餐、开展文艺活动,把热烈的青春荡漾在绿水青山里。袅袅炊烟中,同学们的歌声和欢笑声在山谷里回荡。我是班上的文艺委员,“节目主持”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我身上。在郁郁葱葱的丛林里,小溪配着青草地,是大自然给我们搭建的上好舞台,同学们的“节目”五花八门,滑稽的表演、走调的歌声、花拳绣腿的“武术”……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玩得乐不思蜀。

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女同学被社会上的混混欺负,我们会群起呵护;男同学在球场上“征战”,女同学会在场外倾心搞好后勤服务。在学校所在地的北门山上,记录下我们激情燃烧的青春,镌刻下我难以磨灭的记忆!于是,我那时就有一个渴望: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与青春涌动的学生共享激情和快乐。

“当教师”的愿望在高中毕业后实现了。那时大学招生名额非常有限,我们班就三位同学在当年走进大学殿堂,而且读的还是专科。像我这等在学习上“骑着毛驴在中游”的人,自然是名落孙山。好在当时国家各条战线都缺人,于是我们高考落榜,成绩又“基本可以”的一部分人,就被招录为合同制教师。而我,也就幸运地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

参加完县教师进修学校三个月的培训后,我被分配到故乡一个叫高家村的地方担任教师。那是一个秋末的下午,在父亲的“押送”下,我去学校报到。翻过几座山,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坝子。田野里,蚕豆的幼苗刚刚长出几片叶子,还不能完全遮盖裸露的大地。远远看去,黄绿相间,恰到好处。太阳就要落山时,要去的村庄终于出现在眼前。大路上,村民们三三两两赶着牛羊往村里走。学校坐落在村后的山脚,走进村子,远远看到一杆红旗飘在空中。我跟父亲说:那肯定就是学校。果然,迎着红旗走,我们来到了学校的操场上。令我吃惊的是,近前一看,才发觉旗杆是一根从山上砍来的松树,和简陋的校园“相映成趣”。而“球场”上的两个球架,是完全用木头和木板“土法”做成的。两个篮圈自然是空空的,没有任何球网之类的“装饰”。

学校的老师们很热情,听说我的到来,校长、教导主任亲自为我“接风洗尘”,自己掏钱买了一些山区的土特产请我吃饭。第一次喝酒,也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在煤油灯下,我们尽情地喝酒。先前的畏惧和劳顿,早已被酒烧得烟消云散。第一次听人叫我“老师”,也是从那天开始。校长左一声“李老师”,右一声“李老师”的称呼,让我无所适从,也狠狠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那天晚上,校长的一席话,至今都似乎还在我耳际。校长说:李老师,听说你要来,我们都很激动。你是难得的人才,有你们来到我们学校,这下我们的教学有希望了。我开始以为校长是在恭维我、安慰我,给我“高帽子”戴。可是,随着我对“校情”的了解,我才发觉,校长的话是发自真心的。12名老师中,只有我们新来的三人念过高中,其他教师,都是初中以下学历,而且基本是民办和代课教师。我们的教室就设在村里的一个大庙里,不能满足两个学生坐一套课桌,就三个人坐。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刚刚从学生变成老师的我,百感交集,什么心情都充塞在胸中。

几年后,正如校长期待的,我们几个年轻人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随后被校区“挖”到了总校。很快,我们从“合同制”转为了“公办教师”。再后来,到省城脱产读完专科后,自己成为学校第一批大学生,并被推到了学校领导的位置。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所在的初级中学有三个校区,1300多名学生,96名教职工。我还记得,那时我27岁,还未结婚,是一个稚气未脱的“校领导”。

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成为领导、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我们的成就感也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校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齐全……和我一起成长的众多同事,至今还奋战在山区一线。如今,每次与他们相聚,都会燃起我内心的崇敬。有了他们,山区教育不断旧貌换新颜,一批批从山里走出的孩子,成了山里的希望,奔向了新的人生历程!

去年教师节,20多年前的几个学生特意为我和另外两名同事过了一个教师节,在丰盛的饭桌上,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无以言表。离开教育战线多年,许多学生还在记挂着我们、尊敬着我们,这是一份人生道路上非常值得珍藏的财富。做了一回人民教师,虽未作出什么贡献,但这份对教育的参与感,是我永恒的记忆。无论何时,心里的这份教师情结,都将永远珍藏!


 
上一篇:楚雄州永仁县福兴村:同心共治 共创祥和傣寨
下一篇:村里有个“药材痴“一颗匠心育一株好药带一方人致富 ——云南省楚雄市新村镇董正武:从中药材种植能手到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