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经济 >
从父亲的经历看传好红色基因跟党走的力量
发表时间:2021-07-01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王敏 王荣 王伟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建党初期的“红船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为党的宗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父亲常对我们这一代人说的一句老话。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我父亲成长的道路,对初心不改跟党走的信念,感受尤深,倍受教育。

我父亲王宏儒,是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人,1924年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里。自幼家贫,仅读过四年的小学,便和哥哥一起放牛务农。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东北军53军退败山西,驻防横河镇,从此山西便成了抗日的主战场之一。

1944年,我父亲的家乡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村民基层政府,农民协会和民兵组织也相继成立。这一年我父亲报名参加了民兵组织。村政府专门组织民兵“冬季培训班”,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事知识、讲党的发展史,从事筹粮、保护村民、抬担架、送信件等。培训班结束,我父亲就被党组织挑选为做秘密交通员工作,为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送秘密信件。

1945年8月,由于我父亲从事交通员工作表现出色,被批准加入八路军,编入八路军北方局24旅72团当战士。在晋中地区参加了洪洞、赵城、霍县、介休与日本人作战。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后,我父亲的72团与阎锡山部队开展了激烈战斗。在一次攻打介休城的战斗中,早上八点战斗就打响了,可是攻城受阻,无法攻下城来。团首长再次下达一营作攻城的命令。战士们牺牲了很多,看着一个个受伤的战友,我父亲主动找到通讯排长要求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排长同意了。敌人在城墙四周战壕里布满了地雷,城墙上猛烈的机枪不断的扫射着,我父亲不顾个人安危,在战壕边缘爬爬躲躲,跑跑停停,几次都几乎踏响了敌人埋上的地雷,幸好雷管没有引爆。我父亲剪断铁丝网,冲过封锁线,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左小腿部,鲜血不断涌出,但他一个劲的咬着牙往前爬,找到了一营营长,传达了团首长再次攻城的命令。终于在两小时后部队功进了城内,圆满的完成了战斗任务。战斗结束后,我父亲评为“甲级战斗英雄”,受到了团首长的嘉奖。当时我父亲只有21岁,是入伍一年多的新兵蛋子。从此后连队领导就把他当作老兵使用,加以信任和培养。

1947年8月,我父亲加入了陈赓4兵团4纵队13旅39团,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从晋南强渡黄河。21日到达渡河位置,23日拂晓在团长韩宪良和政委张钧的指挥下,发起了强渡黄河的作战。上午12时全团就一举突破黄河天堑,我父亲所在的三连表现得尤为英勇,被13旅授予“强渡黄河第一船”的英雄称号。

1947年8月20日,我父亲的部队编入了13军、39师、39团。第4兵团13军是陈赓一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以战斗力强、擅长独立作战、快速机动而著称。进入中原后,我父亲又调入115团做后勤保障工作。当时的工作是为渡江战役做前期准备。1949年3月,在渡江战役打响前,我父亲在河南遂平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是我军历史上最雄伟的战役,史称“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次战役,我军从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39师39团即从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渡江,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敌人望风而逃。过长江后,39师奉命从廉江向钦州挺进,阻断白崇禧部队南逃进入雷州半岛的通道,平均每天行军140里,进军中39师一路排除残余敌人,四天中除了完成500多里的行军外,还俘敌4500人,创造了行军中的空前记录。渡江战役结束后,我父亲由战士提升为通讯班班长。经过无数次战斗,我父亲的革命意志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在部队里学到了吃苦耐劳、临危不惧、坚韧不拔、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以后的两广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中,我父亲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更成熟,意志更坚定,获得了许多嘉奖和表彰。在他一生的戎马战斗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获得了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解放西南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等。

我父亲在革命队伍里,从一个北方的放牛娃,经过血与火的战斗锻炼,终于被党组织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革命军人,使他在云南边疆,脱下军装后,一步步地走向了党组织委任的领导岗位,为云南边疆的政权巩固、经济建设做出了一生的贡献,他把云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1954年,我父亲和我母亲狄秀英结婚了,他们的结合是天设地造的一对。父亲在外风风火火地干事业,很少顾及家务。母亲既要工作,又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操持家务,所以母亲养成了心思缜密、精于思考的习惯,此时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考虑得更深远,即孩子们长大后做什么?这是母亲要对孩子负责的大问题。母亲在解放前是云南省四大名医姚贞白家的中医学徒,学中医已有5年的历史,参加革命工作后,她仍然不忘中医药工作,组织上把她分配在医药公司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免费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在看病的同时,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子女叫在身边,看她怎样给患者诊病、开方、用药及用手法,如用针灸、拔罐、刮痧、梅花针等处理患者。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对子女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五个子女中,有三人从事了中医药工作,其他两人虽未从事中医药工作,但在中医药养生和处理一些简单的疾病方面可以做到不上医院,自己解决。我在楚雄州中医医院工作期间,获得了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及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我父亲常对我们姐弟五人说:我从当兵后,就没有动摇过跟党走的决心。党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革命的目的是为什么?就是为了让全中国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我入党的初心。坚定信念跟党走,为人民服务,要成为我们的家风家训。这样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才能实现。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普通农民到革命军人、再到领导岗位的蜕变,是党和人民政府把他一步一步地教育培养起来。回望父亲走过的革命经历,禁不住地为他一生跟党走,初心不改而感动。父亲在国家危难,民族受辱之时,毅然加入抗日队伍,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种热爱党、跟党走的信念和精神,成为我们家的传家宝,引领着我们这一代人在党的旗帜下,一辈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初心跟党走,更有时代意义。我们应当以父亲的英勇战斗,革命精神激励和鼓舞自己,坚定信念,与党同行,为新时期的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云报客户端

 
上一篇:想吃风味特色菜吗?快来大理风味餐厅尝鲜吧!
下一篇:楚雄州老科协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十次理事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