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新闻网 (王晓云 曾连昌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近年来,大姚县立足县情实际,发挥生态比较优势,依托境内164.3万亩核桃的自然资源禀赋,着力发展培育“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不断激活产业发展的动能,一批产业强、环境美、品牌响的核桃特色村庄和小镇正逐步形成,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突出示范引领,实现群众富。以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为重点,制定出台了《大姚县核桃专业村命名管理办法》,切实构建以核桃为依托、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农户为基础、富民为目标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培育核桃专业村60个,实现专业村户均核桃收入1万元以上,形成了“村有土专家,户有明白人,群众都致富”的产业发展格局。这其中涌现出了“十里核桃谷、万亩摇钱树、十万先锋户”、3年实现人均纯收入、党员致富先锋、村集体经济“三个倍增”的三岔河荃玛箐核桃专业村等先进典型。在核桃专业村的示范引领下,截止2020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164.3万亩,产量达3.9万吨,产值8.1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3923元,全县8052户脱贫户种植核桃22.6万亩,通过“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户均增收12380元,有力的巩固了脱贫成效。“一村一品”核桃专业村在维系“一方林果养育一方人”和乡村振兴促农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发挥了极其显著、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了群众真正的“绿色银行”、“养老保险”和“铁杆庄稼”。
突出绿色有机,实现生态美。在核桃专业村重点推行《核桃种植“六个一”技术标准》和《大姚核桃提质增效十项配套技术措施》,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有力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措施,实施核桃产业发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覆盖面90%以上。积极推广农林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现代种养模式,以林养林、以畜养林,促进核桃种植管理更加绿色生态,为核桃专业村打牢“绿色有机”的标签和底色。按照“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绿色上、绿色落在一流上”的要求,引导9户生产经营主体在核桃专业村积极申报绿色有机转换8.06万亩。在核桃专业村的示范引领下,大姚县被认定为全国首家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9家单位(企业)完成核桃“三品”认证18个,绿色食品认证6家企业12个产品,有机食品认证4家企业6个产品,全县核桃加工企业“三品”认证100%全覆盖。同时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贡献了全县71.83%森林覆盖率中的16.7%,核桃产业的发展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建设了“金山银山”,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国家级荣誉称号。
突出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强。促进产业“接二连三”,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以核桃专业村古树核桃林为依托,推进环百草岭的三台-桂花-昙华核桃康养走廊建设,沿线充分挖掘核桃文化、彝族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资源,积极建设核桃康养小镇、核桃森林公园、半山酒店、森林人家等,积极完善水电路娱游购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产业、新业态,培植群众新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三台乡三台核桃专业村建设了200亩的核桃森林公园、核桃康养示范基地和半山酒店,积极探索“旅游入村、土地入股、核桃入社、院子入景、产品入网”和“护山有队、管水有制、种田有标、植绿有责、保洁有约”等“5+5”发展模式,助力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开发了“彝王果源”核桃古树果树认养、果权认购小程序,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爱心人士和省内的爱心认购者成功认购古树600余棵,认购金额达65万元,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核桃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共计收取保费50万元,为526户群众提供了625万元的风险保障。在核桃专业村的示范引领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加工、文化体验区、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三地叠加”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大姚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将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孕育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