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滇剧是云南地方戏剧,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所以,滇剧也是边屯文化的产物之一。滇剧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能表演各种题材、样式、结构和情调的剧目。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永北城粮贸街人来人往的杂货店门口,我找到吴万宏,听他跟我聊戏曲。他对戏曲的侃侃而谈,对戏曲知识如数家珍般的丰富,让我有一种近乎文盲的难堪,也让我完全不相信他竟然只是一个读到初二就辍学回家的农村子弟。
认识吴万宏,是在微信留言里。他看到边屯文化公号更新,就在下面留言说滇剧也应该算是边屯文化的内容,建议多关注一下。我想有道理,就联系他加了微信,并说找时间见个面,所以乘五一假期,我找来了。
但我越听越感觉不对劲,似乎不是我在采访他,而是他在给我上课。从中国戏剧的分类到戏曲与外国歌剧的异同,从昆曲的特点到滇剧的起源,从声腔板式到内容题材……娓娓道来,让我吃惊。
我终于知道他是怎么爱上戏曲、又是怎么把戏曲当成了人生至爱而追求的。他说,戏曲在我们这里的最终命运也许是消亡,但我想努力留住它。
吴万宏是永胜县三川镇章斐村人,生于1966年,他从小就喜欢跟着大人的收音机学唱歌曲,样板戏、滇剧、抒情歌曲都唱。因为天生嗓音好,模仿力强,经常得到大人夸奖。但那个年代,尤其在农村,根本没有音乐教育。他人生的第一个音乐启蒙老师是在读到初二时遇到的,可以算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叫段王华。段老师发现吴万宏有音乐天赋,就在正常上课之外,给他多讲了一些乐理知识,从而使他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使他在心里埋下了认真学习音乐的种子。可惜因为兄弟姊妹多,家庭困难,他只读完初二第一个学期就辍了学,早早步入了社会。但无论如何,音乐和戏曲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个梦想。后来有了一些条件,他就买了录音磁带来听,跟着里边的唱腔、念白模仿,他至今还记得他最先学会的戏曲唱段是《贵妃醉酒》。后来,他曾参加过县里滇剧团演员招考,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选中。
吴万宏在演唱练习中
吴万宏说,也许一切都是缘分使然。婚后,吴万宏与妻子到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去打工,在那里四五年,春节都没有回过老家。期间他遇到了一个老年业余滇剧社。吴万宏后来才知道在藏族地区之所以有这么一个滇剧演唱组织,是因为有一位专业级的滇剧演员在六七十年代被下放到了这里。这位老演员完全按老传统组建了一个自娱自乐的滇剧班,成员清一色是男性。吴万宏的一段试唱让剧团接纳了他,使他成为戏班里最年轻的学员。大家根据他的唱腔特点,安排他学唱“乾旦青衣”,也就是男人扮唱的旦角。开始时,吴万宏觉得一个男人唱女角有些别扭,但当他知道了传统的戏曲不论哪一个剧种,演员中都没有女性,女性角色都是男扮女装的情况后便应承了下来。在剧社的鼓励下,他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还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角色,唱、念、坐、打,一句一句学。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终于成为剧社演出不可缺少的成员。到了春节和节假日,大家还为群众演唱。现存最早的演出照片中,是他1996年在中甸端阳节赛马会上参与演出的照片。
吴万宏九十年代演唱滇戏时的情形
后来,吴万宏离开了中甸,但唱戏却成为了他工余的唯一爱好。他说,感觉唱戏是排解烦忧、疏导心情的一种有效手段,甚至是一种享受。工作累了或心情烦闷的时候,唱一段戏,心情就好了许多,似乎该骂的就此骂掉了,该怨的也怨完了。通过唱戏,他一点点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不仅受到了文学、音乐、舞打等美的熏陶,还因为戏曲褒贬忠奸而受到德的教育。通过唱戏,他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他知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也学唱京戏、黄梅戏。有时都不用开口唱,抖抖水袖,走走台步,定定神,亮亮相,也会感觉到些许醉意。他说,中国民间文学名著如《今古奇观》《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聊斋志异》都在戏曲中呈现,四大名著更不用说,还有说唐、说岳、楊家将、春秋列国、战国七雄争霸,戏曲都包含了,戏曲的博大精深,不是普通圈外人所能理解的。他还举了一个唱例,以此说明滇剧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也最接地气:“你好似披着蓑衣去救火,火上浇油越发作,蚂蝗缠住鹭鸶脚,要脱,要脱不得脱。”
吴万宏往年外地演出在后台留影
吴万宏对戏曲的坚持,让他成为了昆明、大理等戏曲班子的朋友,时不时他们会邀请吴万宏去客串一回。但吴万宏最希望的还是在家乡能够组建一支戏曲团队,能够一起学习,一起排练,隔三岔五来上一个折子戏,让自己平时所学所练的功夫得以释放。然而,企盼了多年,努力了多年,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平时找不到伙伴,他只好一个人唱几个角色,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内展现他的千古故事、万里山川。
吴万宏演出用的凤冠
时至今日,他的微信昵称一直使用“乾旦青衣”。问到原因,他似乎有些得意,他说,即使在目前滇剧传承比较好的昆明、玉溪等地州,男扮女装的“乾旦青衣”也真的没有了。
吴万宏后台留影
我请他清唱一段,就找了一间空房,他唱了在滇剧社最初学的唱段《秦香莲闯宫》。吴万宏嗓音相当宏亮,即使压低嗓音,我也感觉到声音在室内共鸣让我耳膜似乎有些疼痛。我说能找个音乐人伴奏唱腔吗?他说那去灵源箐看看那几位老艺人在不在。
2021年吴万宏现场即兴演唱
灵源箐是佛家胜地,也是休闲美地,林木幽深,静谧安详。在大桥边,筑着一座高高的戏台。在戏台前的空地,果然有几个老人在聚会,都是七旬有余的老翁老媪。我一看,一半人认识,有老艺人周开祥、阮向能、马晓莲等,他们的旁边都摆着乐器。吴万宏说明来意,大家都高兴,马上调弦试音,说小吴可以开始了,便演奏起来。地点受限,服装道具也未及准备,但大家都很认真。吴万宏也可以放开喉咙唱了。先唱了一出《三娘教子》,又唱了一出《京娘送兄》。大家面前都没有谱子,但好几分钟的唱段,唱的人能记住那么多的唱词,演奏的人也能记得那么长的旋律,让人感觉好神奇。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热爱吧。
采访结束,吴万宏把我拉进了一个叫做“永胜非遗滇戏传播清泉园”的群,成员不足四十人,吴是群主。每天,吴万宏都要在群里唱上几段古戏,还说一些鼓励大家的话。看来,吴万宏不仅要做一名传承者,还试图当一名组织者。他说:“我心里有个想法,把我较熟悉的四折传统滇剧折子戏《秦香莲闯宫》《韩琪杀庙》《京娘送兄》《二进宫》,尽力争取与外地滇戏联合多演出,多磨练,成为自己的保留剧目,若遇有喜爱滇剧艺术的年轻人,则传授启蒙入门。”
吴万宏应邀参加昆明呈贡的滇剧演出获奖证书
可是,吴万宏自己也知道,传统戏曲离开丽江普通人群太久,社会普及度和认知度太低,喜欢戏曲的人非常少,他的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但他说,先努力,成与不成看缘分吧。
(闵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