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楚雄牟定丨寨子山下党旗红 民族团结奔小康
发表时间:2021-04-06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牟定县民族宗教局)位于牟定县西部凤屯镇寨子山脚下的腊湾,彝族人口占100%,因交通阻隔,信息闭塞,一度成为全县边远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腊湾村将“少数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首要目标,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和示范创建“双融合、双促进”,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发展彝绣、劳务输出、退耕还林、基础建设等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民族节日——团结稳定的“润滑剂”

腊湾、新民是牟定、姚安毗邻的两个村委会,这里是高寒、边远的彝族聚居地区。两个村委会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两村之间曾经因山、水、林、田等原因经常发生磨擦和纠纷,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为消除积怨、解除纠纷,增进友好、巩固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发展,1991年5月24日,牟定县人民政府与姚安县人民政府达成了《白沙河村与大平地村驿道、沟渠、河岸纠纷协商决议》,把每年的农历2月15日定为“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1992年至今,节日每年举办一次,分别在新民和腊湾两个村委会轮流举办。经过岁月的验证,该节日已成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至今,民族团结节已成功举办了28届。28年来,通过历届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两地彝族同胞之间的友好与团结。

劳务输出——走出圆梦的脚印

腊湾劳力输出的历史还得从1988年说起。那时的腊湾,交通闭塞,物资进出基本依靠人背马驼,因此再穷的人家也会养上一两头牲口。滇黔桂地理石油物探258队进驻牟定蕨菜山勘探石油后,需要大量的马匹运送物资,腊湾人吃苦耐劳、野外作业能力强的特点,使之组成的“马帮驮运队”成了抢手货,从而打开了腊湾劳力输出的先河,跨进了与石油队长期合作之门。这些由彝家汉子组成的劳力队逐步扩大,由最初的50余人100余匹马发展到后来的400余人,足迹遍布甘肃、内蒙古、新疆、四川、广西、青海等地。随着脱贫攻坚整合县内扶贫、人社、农业、科技等劳动技能培训资源,挂包帮、驻村工作队等倾力帮扶下,开展了菜单式就业精准培训,带动了村中大批年轻人。特别是彝家女到福建等地从事制鞋、电子商务等企业打工,腊湾的“姑娘房”空了,彝家女走出大山,在外闯出了别样的风采。如今,1712人的腊湾村,就有500多人外出务工,80%的劳动力都向外输出,为家乡带回了每年达900万至1200万元的收入,也为建设家园、改变村貌立下了汗马功劳。388户人家已有366户由土房、瓦房变成了砖房,130户拥有了家庭小轿车,网络、广播得到全覆盖。

小小彝绣——绣出盛世的华衣

腊湾的居民至今仍流传着“不会彝绣的姑娘嫁不出去”的说法。201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少数民族青年和女性创业就业发展”项目落地牟定,腊湾被选为项目支持地,为当地绣娘带来了订单,也带来了机遇。以前,彝家绣娘的绝活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而穿针引线,很少对外销售。近年来,腊湾的彝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政府脱贫扶持和各大媒体宣传推广,已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彝绣+产品”模式让彝绣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各级相关部门还积极创造条件,把腊湾的彝绣带往各地展览,为彝绣打开销路。一批腊湾“留守妇女”抓住机遇,在县城、外地开了彝绣制品门店,有的便在自己家里,专门负责计件加工后出售。如今,腊湾还成立了“彝绣协会”,固定会员发展至11名,她们极力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优先带教她们的子女,帮助她们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千亩松林——“净化器”与“提款机”

腊湾是全县海拔最高的贫寒山区,因为寒冷,加之“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方式,往往是“种一陂坡,收一土锅”。当地人以前的收入主要靠种植大麻和苦荞。人民政府取缔大麻种植后,经济单一的腊湾人民曾有过恐慌。2002年,人民政府为修复生态,改善群众生活,组织群众把5000多亩麻地、荞地全部退耕还林,栽上了华山松,为林业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003年至2018年的16年期间,每亩松林补助农户230元,腊湾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松林补助资金。2019年,5000多亩松林初显效益,松树已高达6米余,结了松苞,松子也到了可采摘期。当地政府看准时机,把此项产业作为腊湾脱贫致富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帮扶,松林划归村集体所有,由企业承包,每年提取3.31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为当地无外出打工条件的贫困人口家庭设立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千亩松林,不但治愈了昔日大地刀耕火种后的“ 伤疤 ”,重现了茂密的森林资源,成为了腊湾的空气“净化器”,小小的松果更是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提款机”。

基础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

自脱贫攻坚与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腊湾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补齐民生短板。投入600多万元把40户153名村民从土瓦房中请出来,搬进了设施齐全的“玛咕彝寨 ”新农村。目前,共争取资金550多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力夯实了腊湾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增收致富的步伐。

 
上一篇:楚雄南华丨创新形式搭建平台,让公共文化服务“存在感”十足
下一篇:楚雄永仁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