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屯镇河节冲村委会的老豆冲村是一个偏远的彝汉杂居小山村。前些年,彝族和汉族人口很少往来,如今,“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每逢大年初一,不分彝汉,每口人拼80元钱,全村人聚在一起,跳跳左脚舞、唱唱左脚调,欢欢乐乐一起过年。之后,便不再相互请吃,大家都把精力投入生产,改变以往过年“东家出西家进,一来二去耽搁半个月”的陋习,既倡导了文明过节新风,又增进了相互间的团结。
团结是进步的基础。牟定素有“中国彝族左脚舞之乡”的美誉,正是因为有了源远流长的彝族左脚舞文化,这里的彝、汉、苗等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起来,共同走向幸福。同时,牟定把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万人同跳左脚舞,携手共绘同心圆”做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途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牟定的腊湾、姚安的新民是两个县相毗邻的两个村,一直以来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但在历史上,两村之间曾因山、水、林、田等原因发生过磨擦和纠纷,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为消除积怨、增进友好、共同发展,1991年,牟定和姚安两县政府达成共识,把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两村的“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每年的这一天,两村人手牵手,跳跳左脚舞,交易一下双方的农特产品。久而久之,双方其乐融融得像一家人。
30年来,通过历届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的成功举办,两地彝族同胞之间情更深、意更浓。特别是近年来,两地加大投入,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先后建成了腊湾玛咕彝寨民族广场、新民民族广场,开通了腊湾至新民的民族团结路,架设了民族团结桥,创建了民族团结示范村。两地群众共同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核桃、冬桃、魔芋种植,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很多家庭盖起了小楼。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两地间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长期以来,牟定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彝族左脚舞文化节” “正月十五赶猫街”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扶持发展5000多人的农村业余文艺队145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彝汉双语”教学点3个,成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成腊湾“玛咕”彝寨等5个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落实11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89个村社区文化辅导员的工作补助。全县有中老年人、退休人员和农村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左脚舞业余演出队近150支,人数达3000多人,年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表演活动近300余场(次),观众达2.5万多人(次),已成为宣传左脚舞文化、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主力军,以彝族刺绣、月弦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走出山门,拓宽了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路子。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惠民项目的实施,“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当下正在牟定大地深入开展,各族人民为幸福生活由衷点赞、为身边发生的变化由衷自豪,对未来前程充满信心。“我们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多个民族文化项目,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更重要的是,让全县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共荣共享。”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张海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