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民族网讯(夏睿 徐静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千年过往,龙头四弦琴弹出天籁之音;万里飘香,名腐乳之乡调出珍馐美馔!

位于楚雄州中部的牟定县,县城距楚雄市22公里,离昆明市186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464平方公里,下设4镇3乡、89个村(社区)、778个自然村、1208个村居民小组,耕地面积20.73万亩,常住人口21.31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4%。

牟定历史悠久,汉朝属益州郡,唐朝为傍州,宋朝称牟州,元朝改定远州,明、清设定远县;1914年,取“牟州、定远”首字,更名为“牟定县”。辖区内出土了春秋晚期的铜鼓、战国时期的编钟。牟定文化底蕴深厚,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匠人之乡”,万人同跳左脚舞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素有中国彝族左脚舞之乡的美誉。牟定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钪、铂钯、铜、铁、石墨、稀土等40余种。有起源于明清时期的腐乳,现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誉为“腐乳之乡”。牟定山川秀丽,境内群山连绵,森林覆盖率达64.5%;境内最高海拔2897米,最低1140米,县城所在地1758米。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立体气候明显。白马山、化佛山远近闻名。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南塔和北塔,有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文庙和建于清代、红军长征过牟定时肖克将军书写匾额的三清阁。

“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不论逢节日喜庆还是耕作闲时,无论城市广场,还是农家小院,都能看到一群群头戴花帽、身着彩衣、腰系飘带的男女老少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围成一个个圆圈,伴随铮铮作响的龙头四弦琴和着高亢清越的歌调,跳着既豪放粗犷又不失轻盈优美的左脚舞。民族团结示范村,民俗特色展示点、玛咕舞文化传习所、彝族梅葛传习所……宛若灿然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沁人心脾,让人沉醉。

立足新的历史时期,凝聚全县上下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牟定县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县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宗旨,以干为先,实干为要,整合一切力量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中华民族的光荣和梦想。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的深刻内涵,把促进各民族文化互赏互鉴,兼收并蓄,融入中华文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来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筑牢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始终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群众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民族关系更加和谐,为建设和谐美丽牟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64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720元、12243元,较2015年分别实现翻番和增长47.2%、59.4%,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县医院、县中医院提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达92%,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云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称号。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2.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6.83%。建成千亩沃柑、千亩花椒、万亩红梨、万亩蔬菜等一批带贫增收产业基地,打造“万亩油菜”网红花海打卡地,荣获“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县”称号。2016年和2019年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全县经济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多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重要指示,再接再厉、团结奋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深做细做实,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大好局面,同心共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