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民族团结催开幸福花丨楚雄州牟定县凤屯镇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发表时间:2021-03-23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秦宇 夏睿 黑绍祥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凤屯镇地处楚雄州牟定县城西部,东与共和镇相邻,南与楚雄市吕合镇接壤,西与南华县龙川镇相接,北与姚安县前场镇毗邻,镇政府驻地飒马场村委会,距县城14公里;全镇辖9个村委会,90个自然村,141个村民小组,4170户农户18459人,其中彝族7036人,占总人口的38.1%,是典型的山区民族聚居乡镇。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屯镇以“五个一”为抓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关系和谐,全面夯实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过好一个节——民族团结日。腊湾、新民是楚雄州牟定县凤屯镇、姚安县前场镇毗邻的两个村委会,属高寒、边远的彝族聚居地区,两村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因素,两村因山林水田等权属经常发生摩擦和纠纷。为消除积怨、共同团结发展,牟定县政府与姚安县政府于1991年达成了《白大河村与大平地村驿道、沟渠、河岸纠纷协商决议》并把每年的农历2月15日定为“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至今已成功举办28届。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两地先后建成腊湾“玛咕彝寨”、新民民族广场,硬化腊湾至新民团结路,架设民族团结桥,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催开了民族团结之花。

跳红一支舞——“玛咕舞”。“玛咕”彝语里是老人的意思,故“玛咕舞”又称老人舞,起源于古代毕摩舞蹈降豹救人的传说,后经凤屯镇腊湾村委会彝民整理编导、创作传承而保留下来,是全国唯一濒绝的舞种,流行于牟定县彝族哩颇支系凤屯镇腊湾彝族聚居区,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彝寨中无论谁家嫁娶,都由老人领跳三曲老人舞之后,年轻的彝族姑娘小伙才可跳青年左脚舞,直至通宵达旦。舞蹈表达的是彝族后代对先祖创世功绩的缅怀,以及教育子孙要遵循彝家祖传的规矩和尊老爱幼的美德。2017年,由中国著名导演李亚威拍摄制作的纪录片《腊湾舞者》向国内外推介,为濒临失传的腊湾彝族文化遗产“玛咕舞”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绣好一件衣——彝绣。风屯镇的彝族居民始终保持着彝族传统和文化,彝绣服饰依然作为人们的日常穿着。至今仍流传着“不会彝绣的姑娘嫁不出去”的说法。201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少数民族青年和女性创业就业发展”项目落地牟定,风屯镇被选为项目支持的,为当地绣娘带来了订单,也带来了机遇。“彝绣+产品” 模式让彝绣埃发出勃勃生机,也为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一批“留守妇女”抓住机遇,有的在家里负责计件加工后出售,有的在牟定县城彝和园有相应的街区集中展示并销售,在家门口就能创收。风屯镇还组织成立“彝绣协会”,发展固定会员11名,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上好一堂课——民族教育课。凤屯镇腊湾村的育才幼儿园腊湾分园和腊湾民族希望小学的民族教育让民族传承成为日常。老师们平常上课采用的都是“彝语+汉语”双语教学,课间操学习和跳的也是“玛咕舞”,每年的民族团团结日都让孩子们表演“玛咕舞”。通过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有效渗透,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使学生主动融入学习的全过程,使每个孩子升入三年级后就可以完全接受汉语教育。凤屯镇还结合全镇少数民族党员众多实际,创新开展彝汉“双语”党课、彝汉“双语”普法教育、利用彝汉“双语”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定期开展彝语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使彝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叫响一座山——化佛山。化佛山,又名石阶山、玉屏山。位于牟定县城凤屯镇西北8公里,地处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河上游,是龙川河的源头,面积10005亩。属州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素有“滇中第一山”的美誉。曾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即兴咏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至民国初年,山间已兴建僧刹20余座,寺底林立,僧人众多,成为牟定境内最有名气的佛教圣地,促进了当地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在释宏愿法师的引领和主持下,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重新规划建设了寺门、僧舍、大雄宝殿、藏经楼及天王殿、三圣殿等殿堂的恢复修缮,修葺一新的化佛山焕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

 
上一篇:以党史为镜 汲取克难奋进力量丨永仁县统战系统吹响党史学习教育的号角
下一篇:强化职能 凝聚合力丨楚雄州牟定县人大常委会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