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牟定丨“五用”工作法 提升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发表时间:2021-03-22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习超、夏睿、张斌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近年来,牟定县以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为契机,创新实践“五用”工作法,推进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打通民族地区普法惠民“最后一公里”,各族干部群众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坚持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培养普法骨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地熟、人熟、语言通的优势,以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脱贫攻坚帮扶“结亲”干部、“五老人员”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以及“一村一警一助理”、村社区法律顾问等为骨干,组成县级少数民族法治宣讲团1个,乡镇少数民族法治宣讲团7个,村社区少数民族法治宣讲团61个,共有宣讲员210余人,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少数民族村组、乡镇集镇开展法治宣传和“送法下乡”活动,“送法下乡”活动覆盖了全县7乡镇89个村社区,受教育群众25.2万人次。其中“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普法模式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主流媒体宣传报导,戌街老年协会法治德育工作经验多次在全省、全州交流推广,并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坚持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注重普法实效。以200余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70余个城乡老年协会、140余支彝族左脚舞文艺表演队等为依托,有效运用“汉语+彝语”双语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将党的政策、法治理念、法律知识融入群众耳熟能详的300多首彝族左脚舞歌词中,让少数民族群众跟着旋律唱调子,跟着调子跳左脚,跳了左脚明法理,通过歌舞传法、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法治精神,培育法律信仰,普及法律知识,为少数民族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援助、弘扬法治文化注入法治基因,带动少数民族同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牟定顺利实现全省首批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提升法律素养。注重彝族文字传承保护,定期举办彝文“读书识字班”,坚持开展“法律进村(社区)党员大会 、进村居民代表大会、进两委班子会”的“学法三进”活动,深化民族地区法治创建,共培育“普法中心户”24000余户、“法律明白人”41000多人,开展法律培训讲座750多场次,发放各类普法教材资料1.2万余份(册),制作彝、汉双语的“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阵地标识牌”“村规民约牌”等330余块,书写彝、汉双语的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的固定标语1140余条,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和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坚持用民族节日展示法治,丰富普法形式。以“正月十五赶猫街” “蟠猫二月八”“牟定三月会”“江坡六月六”、化佛山秋会、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在县城广场公园、乡镇集镇、旅游景区等人群聚集场所,以物资交流、文艺表演、篝火晚会等形式,通过悬挂横幅标语、挂图、设立展台、提供法律咨询、现场讲法、文艺表演、播放法治宣传片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350余场、发放普法读本8000余册、普法材料1.4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1.2万余人。

坚持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强化法治熏陶。投入500余万元资金,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将彝族左脚舞文化元素注入其中,在县城规划建设了化湖法治文化广场、南山公园法治主题公园、龙川河法治文化长廊,在乡镇打造了戌街中心村法治文化广场、碗厂村法治文化长廊、坝上村凤巢法治文化大院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成功举办首届“法治牟定·和谐家园”书画摄影作品展,遵循“法德与民俗融合”建设理念,融合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将法治意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宪法精神、法治观念植根于群众思想意识深处,让法治思想内化于心、法治精神外化于形,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和群众法治文化的视觉“盛宴”。由于法治文化氛围浓厚,共和镇余新村委会成功创建了“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施大路村民小组获得了“全国文明村”殊荣。

牟定县通过创新实践“五用”工作法普法,深化发展“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从小微处着手,全县法治乡村建设不断推进,群众法律意识、法治素养正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呈现出家庭和美、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

 
上一篇:楚雄州民族宗教委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下一篇:以党史为镜 汲取克难奋进力量丨永仁县统战系统吹响党史学习教育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