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 (杨训波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共产党来帮助,家家门前石板路,自来水引进户,有广场能散步,山腰铺上水泥路,路两旁栽上树,牛羊烤烟做支柱,核桃变为摇钱树,全村走上致富路。”站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落底河村委会落龙寨的文化广场上,文化墙上的这首歌谣让记者内心充满了感动。
随行的落底河村党总支书记罗朝春感叹道:“我们这里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我工作了28年,参与了村里的建设,我们落底河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罗朝春出生在落底河村委会阿嘎村,从1992年进入落底河村公所工作至今。28年来,这个彝族汉子从当年群众眼中的“阿贵”,成长为如今的 “阿贵哥”,他是落底河村发展的见证者。
公郎镇落底河村有6个村民小组,178户74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8%,是布朗族在大理州的聚居地,有布朗族106户505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涧县集中力量实施了落底河村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创新实践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多个部门帮扶”的攻坚模式,按照示范引领、挂图作战、目标销号、工期追溯、质量监督、群众参与的工作要求,采取专项扶持、资金整合、小额扶贫信贷、社会帮扶、群众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实施,先后整合脱贫攻坚、扶持少数民族发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移民后期扶持等各类项目资金5600多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安居房建设、生态能源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引导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发展以香橼、芭蕉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黑山羊等为主的养殖业,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成立村级扶贫互助社,注入扶持资金200万元,共有48户社员申请互助贷款,切实解决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目前,布朗族群众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一样户均产业2个以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10000元以上,打造了一批民富村美人和谐的“布朗族新村”。2017年,落底河村脱贫出列,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成为了全县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示范工程。
富口袋的同时,该县还同步推进“富脑袋”工程,以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为引领,大力挖掘布朗族民族文化,建成布朗族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广场、民族风情特色村寨、村史馆,使村内各项基础设施都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激发了布朗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加强布朗族群众与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涧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县,境内居住生活着彝、回、苗、布朗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有苗族聚居村17个,布朗族聚居村5个,总人口2300多人。由于这两个民族同胞聚居在大山深处,贫困面深,脱贫难度较大,针对这种实际,南涧县为两个民族同胞量身定制了“整族脱贫”模式,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31个县级部门为成员的整族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挂苗族和布朗族,集中人力和财力,加大扶贫力度,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如今,这两个民族同胞生活的村寨已实现了进村有水泥路;村中有了议事点、文化场、公共厕所,可谓住有安居,收入保障,吃穿不愁,“整族脱贫”工程绘出了民族团结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