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州丨双柏县:处处绽放“双语”普法花
发表时间:2020-08-20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双柏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县,境内大麦地镇、安龙堡乡98%以上是彝族,辖16个村(居)委会,234个村(居)民小组,2万余人。受地区经济发展、民族人口分散、民族语言不通等条件限制,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为了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把少数民族乡镇建成平安彝乡,法治彝乡,民族团结彝乡,双柏县结合民族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彝汉“双语”开展“菜单式”普法,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学法难的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把法律政策送到彝乡村寨和山区校园,让彝汉“双语”普法之花在彝乡大地绽放。

一、健全“双语”普法体系

双柏县成立“双语”普法领导机构,并将“双语”普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少数民族乡镇党委、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和年终考核。

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专题研究工作不少于2次,适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同时,从县级各部门和各乡镇抽调会讲彝话的彝族干部组成“双语”普法宣讲团,分设16支“双语”普法宣讲组,到2个民族乡镇16个村(居)委会,234个村(居)民小组,18个校园开展“双语”普法宣讲。

二、构筑“双语”普法阵地

打造民族法治文化广场。在大麦地镇打造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的民族法治文化广场,用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字宣传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山林土地、民族宗教、婚姻家庭等法治内容。

创建民族法治校园。把大麦地镇、安龙堡乡的中心学校创建为民族法治校园,在多形式大力开展民族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法治课,由彝族老师用彝族语言为学生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

创办民族法治党校。依托乡镇党校,通过党课教育、党员培训、农村致富培训班等方式,为彝族干部群众开展《宪法》《监察法》《党章》等党纪法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人民群众的依法办事水平。

创新企业民族法治管理。针对民族地区企业劳务用工多为当地彝族农民工,企业管理方与彝族农民工之间语言障碍,给劳资双方的矛盾纠纷化解造成较大困难,“双语”普法宣讲团送法进企业为企业主及农民工宣讲《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政策法规,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工的自我维权能力,提升企业主的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村组民族法治全覆盖。“双语”普法宣讲团送法进村组,为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宣讲婚姻家庭、山林水土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利用“小喇叭、大广播”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使之逐渐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三、拓展“双语”普法载体

唱响“双语”普法歌。把法治宣传融入当地彝族群众的“大锣笙”“小豹子笙”“花鼓舞”等民族歌舞,在传统民族节庆,这些民族笙歌文艺队穿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在说唱腔中体现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用民族歌舞展现法治,此举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接地气,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促使群众根植法治信仰,激发了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

编制“双语”普法宣传册。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翻译成彝文,制作1万余份彝汉“双语”普法宣传册发放到群众手中,方便彝族群众学习理解。

培养“双语”普法传承人。充分利用当地彝族干部和彝族“毕摩”会讲彝话会写彝文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政策法规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将这些彝族群众中的“知识分子”“文化人”培养成“双语”普法传承人,为民族地区持续长久开展“双语”普法提供了人才保障。

通过不懈努力,五年来,双柏县大麦地镇、安龙堡乡等民族乡镇,实施用彝族干部宣讲法治、用彝族语言传播法治、用彝族节庆展示法治、用彝族文化体现法治、用彝族文字解释法治的“五用”工作法,共开展彝汉“双语”普法培训40场1200多人次,法治宣传500余场10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

彝汉“双语”普法进一步提高了彝乡群众的法律素养,增强了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平安彝乡、法治彝乡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上一篇:楚雄州丨楚雄市西舍路镇:抓项目促投资强产业 保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楚雄州丨大姚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0年第5次集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