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徐美玉 李成虹 刘涛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走进安龙堡乡青香树村委会洒冲点易地扶贫搬迁点,一幢幢崭新气派的楼房错落有致,宽敞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庭院、花草、围栏与蓝天白云构成了美丽的乡村胜景,成了绿汁江畔一个显眼的标志。


(宽敞、干净、整洁的洒冲点大街)
“洒冲点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看病的地方,那以后生病咋办?”满意之余,就医不便成了搬迁群众的一大担忧。
2017年,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在洒冲点村实施。作为安龙堡乡规模最大、户数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洒冲点村搬迁人数占村委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群众搬来了,但就学、就医等成了当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沪滇扶贫协作为洒冲点群众盖起了卫生院,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
就在这个当口,125万元沪滇扶贫协作资金化身“及时雨”,帮洒冲点建起了一批村级文化、教育、卫生等系列帮扶项目,让横亘在当地群众面前的看病难、读书难问题迎刃而解。“现在我们病了有地方看,娃娃有学上,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住得很安心。”谈起洒冲点的变化,搬迁群众难掩高兴。
自2017年沪滇扶贫协作启动实施以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聚焦双柏深度贫困村,投资规划建设了16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建设饮水安全、村卫生室、村活动室、公厕、垃圾池等基础设施,为1500多户农户解决了就医难题、改善了居住环境、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硬化道路51公里,极大地方便了47个村民小组4472名群众出行。

(如今的青香树洒冲点群众生活美、笑容甜)
为了让贫困群众有持久稳定的增收产业,2017年,双柏县投入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675万元,在安龙堡乡注册成立了双柏益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起百亩冬早蔬菜种植基地、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和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运行模式,让青香树村委会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每年户均收入1万余元。
为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以上增收产业,2017年至2019年,双柏县投入沪滇扶贫资金2925万元,实施产业项目20个,以“公司+贫困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帮扶机制,有效助推40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之滇中黄牛养殖基地)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之黑山羊养殖基地)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之密架山猪基地)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之冬早蔬菜种植基地)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之软籽石榴种植基地)
“种黄精、收黄金,种重楼、住高楼,种续断、穷根断……”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双柏县8个乡镇1360个村民小组21300余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为了让群众的美好梦想早日变成现实,2017年以来,全县共投入沪滇扶贫资金759万元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1600多亩,累计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34户1193人,户均中药材销售收入达8000元。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之中药材种植)
2018年底,“沪滇资金投产业+引导上海企业投资合作+引进高校先进渔业技术”三位一体携手打造的加州鲈鱼和虾蟹养殖项目在大庄镇普岩村委会建成,填补了云南高原地区高标准淡水水产品养殖和培育种苗的空白。项目以200万元的沪滇扶贫资金撬动,带来了上海运营企业首期1000万元投资。企业养鱼也“授渔”,以种苗入股鼓励有养殖意愿和能力的农户发展水产养殖,选拔当地青年到上海海洋大学“跟班”学习,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沪滇扶贫协作资金在双柏累计投入约1亿元,助推双柏脱贫攻坚开启了“快进”模式。截至2019年底,双柏县所有乡镇、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640户23768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20.76%下降到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