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永仁县莲池乡辖6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汉、回、傣、苗、傈僳6个民族,总人口13241人,少数民族占60.5%,从县外搬迁到莲池乡的少数民族群众达7000余人,是全省最为典型的扶贫移民乡,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极为重要。2013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抓住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试点的机遇,以民族工作统领全局工作,建立乡村组户四级联创工作机制,统筹谋划、高位推进,2016年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主要做法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乡全面同步推进。
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互带互促。始终把巩固基层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根本。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确立“党委选好路、总支强服务、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合作社搭桥、共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设定“两年布局突破、三年全面配套、四年省级创建成功”的目标任务,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乡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建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促党建上来,创造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莲池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全乡在2014年就全部消灭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最高的莲池村达50万元以上,所有村民小组都建成了党员活动室,14个自然村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秧渔河被命名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3 年以来,16个后进党支部转变成先进党支部,同时,通过大力实施“三培养”和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全乡共有17名少数民族群众加入了党组织,培养了李晓丽、余德香等一批少数民族党员致富先锋,李云燕、起自超等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村组干部。2016年,查利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云燕同志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当选为省党代表;羊旧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起自超同志被选拔为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成为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中坚力量,2016年,莲池乡党委被表彰为“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互带互促。
与扶贫开发同向同步。始终把民族地区增收脱贫奔小康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决策部署,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一同谋划部署,科学编制农旅融合旅游扶贫规划,把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和重大工程,制定专项章节,明确任务目标,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房建设、科技培训、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统筹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开工实施了乡内公路、少数民族群众安居房、村间道路硬化、“一池三改”、特色产业等60多个建设项目,建成综合服务平台站点57个,开通服务项目25项,624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精准全面纳入全乡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任务,精准推进民族聚居贫困村脱贫攻坚“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实施了元宝山、莲花池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共搬迁来自我乡中和镇、永兴乡等边远乡镇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214户,有效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局。2013年以来,共组织劳务输出1.3万人次,2016年底,全乡贫困人口比2012年底减少了572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45.7%下降到2.1%,下降了43.6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乡能够在全县率先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不返贫。
与基础设施建设互建互推。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关键抓手。紧紧抓住省州县实施“五网”同建战略的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省民委300万元专项资金的撬动下,整合扶贫、农林水、文教卫、交通、民宗、电力等部门项目资金、招商引资社会资金2亿元以上,先后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电、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解决11个村民小组4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小二型水库提升改造为小一型1座,实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12座,对33个病险小水库(坝塘)进行改造。全乡行政村100%实现通水泥路,自然村村间道路100%硬化,100%村村通宽带,有力破解了民族地区交通滞后、缺水干旱、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等制约因素,使全乡民族群众“靠天吃饭”、“种一瞥坡,收一土锅”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改变。目前,莲池乡正按照“十三五”规划,大力实施班勐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项目总投资4900万元,覆盖3.2万亩,项目建成后将有力破解班勐片区干旱贫瘠的现状,将为班勐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特色产业培植齐头并进。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增加少数民族群众收入的主攻点。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与产业培植有机结合起来,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直接服务和推动产业发展,从培植产业上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按照“巩固一叶烟、管好一棵树(油橄榄树)、养好一头畜、采好一串果(葡萄果)、种好一棵枣、绣好一朵花”的“六个一”产业发展思路,认真开展农村党员争创小康示范户、少数民族党员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村级党组织引领小康村创建活动,千方百计培育种植、养殖的致富能人,不遗余力扶持龙头企业,探索走出一条“支部+协会+企业+农户”产业化发展路子,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少数民族搬迁人口平均收入高于全乡少数民族人口收入,全乡农民人均纯收从2012年底的5396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8336元。目前,全乡“四个万亩”种植业实现葡萄1.08万亩、小枣1.3万亩、油橄榄3万亩、精特产业2.2万亩。少数民族群众跟着企业及合作社干,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学懂了经营。如彝族同胞赵会平在官房公司打工5年,自主创业种了200余亩的葡萄,现在每年仅葡萄收入就可以达到400余万元,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2013年以来,在格瑞甫园艺、星茂、太谷、绿源、欣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仅莲池乡各民族群众自行发展葡萄、小枣、油橄榄及各种精特水果产业就有35685亩。秧鱼河、啰伙咪等彝族聚村组大力发展彝族刺绣产业,变民族文化优势为民族经济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村。彝族同胞教汉族群众绣花,汉族群众教彝族同胞种枣,全乡呈现出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奔小康的喜人局面。
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进共荣。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来抓。我们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开展民族法制、民族互信、民族互助教育载体,丰富“致富、公德、感恩”三项教育内容,活化“农村道德讲堂”、“巡回法庭”、“流动警示”、“莲池好人”等教育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进”活动,“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各族群众中深深扎根。注重彝族文化与赛装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乡贤文化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同频共振、荣辱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赋予创建工作丰富的文化内涵。建成民俗传习所、民族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项目,连年举办绣花节、火把节、彝族年,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平安家庭”、“好婆媳、好邻居”评选活动,移风易俗,引导民族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坚决抵制非法宗教、邪教,进一步净化了乡风,推进了和谐乡村建设。2013年以来,全乡涌现出了融荣新村、羊旧乍小村等一批文明村组,莲池乡于2014年、2015年先后被评为“全州文明示范小城镇”和“全省文明小城镇”。
莲池乡通过“五位一体”、“同创共推”,有效破解了扶贫移民乡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的项目散、资金少、统筹差、整合难、责任虚、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下步工作中,将以此次检查初验为契机,补齐“短板”,努力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