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焦丽蓉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在大过口乡,有一支彝汉双语的宣讲队伍,他们是在党的关怀下率先走出彝寨的孩子,经过自身努力他们成为了本土的彝乡干部,如今,他们成为彝汉双语宣讲团成员,正用自己的知识来回馈着这片曾经孕育了他们的土地。大过口乡副乡长李天从说:“我们大过口乡90%都是彝族,平常和群众之间交流98%都是使用彝语,以前乡镇干部下村开展工作比较困难,群众对乡镇干部汉话听不懂,鸡同鸭讲情况比较普遍,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也就成了一种常态。
2019年大过口乡党委立足乡情,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全乡现有20名本地彝族干部及10名乡村能人的实际,整合力量、搭建平台组建了“彝汉双语宣讲团”,宣讲团把“让群众能听懂”作为宣讲的首要,将推进宣讲广度与提升干部服务能力作为目的,采取“理论+民间传统故事”方式,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到了村村寨寨,家家户户,走出了一条具有大过口乡特色宣讲的新路子。在咪的么小组长郭发旺家的火塘旁,20多个群众围坐在一起听着蚕豆田村罗东宝书记正在用彝语说着《三女找太阳》的故事,大家听得特别的聚精会神,原来他是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发家致富要肯吃苦,要敢闯敢干,之后和大家聊起了产业帮扶的政策。他说:我是党员又是宣讲团成员,深入村组运用“火塘宣讲”“板凳宣讲”“草地宣讲”就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法宝,以前通知大家来开会宣传政策,大家都不愿意来,来了之后听不懂,听得懂的记不住,久而久之,老百姓对国家政策也不太关心。自彝汉双语宣讲团成立以来,党委政府结合各阶段重点工作给宣讲团成员分配了宣讲的政策内容,要求我们结合实际进村开展分散宣讲,灵活的宣讲形式,群众更愿意听了。
乡国土规划中心负责人李万富说:“许多政策用彝语是很难直接翻译出来的,我们必须提前备课才能让群众更好理解,经过几次宣讲下来,我对政策的理解更深了,服务群众的本领也提高了”。
彝汉双语宣讲团自成立以来,集中进行宣讲14场次,宣讲团成员自发入户分散宣讲上百次,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科学种养植、乡风文明、.....在大过口乡彝汉双语宣讲团的努力下,党的一个个最新理论成果真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全乡群众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通俗化的宣讲正在为大过口乡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