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李永久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洒冲点村是云南省双柏县安龙堡乡青香树村委会绿汁江边的一个自然村,离乡政府50公里,离村委会4公里,距离最近的长途客运站3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公里。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20.1℃,年降水量981毫米。2009年全村耕地总面积185亩,人均耕地2.37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71亩,有效灌溉率为38.4%。2009年底,全村实有农户20户,人口92人,彝族占总人数的100%,全村仅有10多人能用汉语流利地交流。其中农业人口92人,劳动力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6人,主要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直到2009年底,才基本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到乡道路、进村道路、村内主干道都是未硬化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晴通雨阻”是常态;村内无公厕、无污水排放沟渠,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苍蝇满地飞、处处蚊子咬”当时村貌的真实写照。到2009年底,该村20户仅有2户居住在砖混结构住房和砖木结构自建房,还有18户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土掌房中。

自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来,县乡党委政府把彝族同胞的衣食住行和就医就学就业挂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在洒冲点村整合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统建工程等项目,动员附近75户彝族农户,在距离原址5公里的绿汁江畔荒滩上,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个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新洒冲点村由此而诞生。

十年辛勤耕耘,铸就了民族进步新辉煌。 2016年底,洒冲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开工,项目规划投资4108.15万元。2017年,洒冲点村实施了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项目。2018年底,共有75户彝族同胞搬迁入住。75户农户建成砖混结构住房面积7725平方米,共投资3395.89万元建成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供水设施各一套,建成公厕2座,硬化道路12138平方米,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2019年1月15日,人山如海、歌舞如潮,在清脆的鞭炮声中,洒冲点集市迎来了第一个开街日。每隔5天赶一次街,成为附近村民的盛会,到洒冲点赶集出售农特产品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放眼眺望如今的洒冲点,一幢幢别具特色的洋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竞相迸发。

十年手足相亲,谱写了民族团结新篇章。2009年至2019年,是洒冲点村发展最快,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最强的十年。实现了村间道路、到村到乡道路硬化,变“交通靠走”为家家户户都以机动车为代步工具;变“照明靠油、通讯靠吼”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洒冲点村从20户增为91户,从92人增到38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1347元到2018年的9360元,增长5.5倍;居住条件2009年从90%的人住土掌房到2018年100%住上洋房;养老保险从2009年2户8人参保到2019年91户386人参保,参保率从9.3%提升到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从2009年的64人增加到2019年的386人,参合率从70%增加到100%。2018年,全村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8%,错评率为0%,漏评率0%,实现了各民族共同进步。

十年守望相助,铸就了民族繁荣新基业。2009年洒冲点村基本上没有第三产业,全村60个劳动人中,仅有2人常年外出务工,占总人口的3.2%。青香树村委会准确领会认真落实“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的精神,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按照产业发展到村到户的要求,因地制宜、找准优势、盘活资源,在“企业+基地+村委会+贫困户”产业扶贫机制引领下,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富民产业。2017年以来,引进了双柏山乡养牛有限公司、云南益新农业有限公司、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源丰果业有限公司、双柏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滇中黄牛、热带水果、冬早蔬菜、沃柑种植和蔬果冷库建设。自2018年起至2020年,企业将5-10%的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将资产收益资金分配给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洒冲点村43户贫困户每户分红收入5000元,产业扶贫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推进利益链接机制全覆盖,实现了彝族群众家门口“收着地租当工人”的美好愿望。4家企业的引进带动了100余人就业脱贫,就业人员年均收入15000元以上。目前洒冲点村土地出租面积已达200亩,平均土地租金为950元/亩,洒冲点村的土地、光热、人口资源优势已经顺利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大格局中,洒冲点村持续巩固精准脱贫成效,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成为了在全乡全县全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村级先进典型。